社会科学辑刊 ›› 2018 ›› Issue (5): 165-176.

• 古代文论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经学阐释背景下的孔颖达诗学理论及其地位

毛宣国   

  • 发布日期:2018-09-28
  • 作者简介:毛宣国,哲学博士,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长沙410083)。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ZW009)

  • Published:2018-09-28

摘要: 孔颖达是中国古代诗学的大家,他主持撰修的《五经正义》通过"情志""诗缘政""兴象""诗乐同功""文势"等关键性的概念范畴建立起一个诗学理论系统,这一系统的理论价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一)提出"情志一也"和"诗缘政"观点,深化了对诗的本质和功用的理解;(二)以"兴"阐诗,提出"兴象"说,并将其与易象易理贯通起来,对中国古代意象理论系统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三)重视诗的体式,提出"体情一也"观念,将诗的体式章法问题与诗的情感表达紧密结合起来;(四)提出"文势"批评原则,重视《诗》的文本特性,增强了《诗》的文学释义空间。孔颖达诗学理论建立在中国经学解释学背景下,对于人们深入认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生成动力与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孔颖达, 中国诗学, 情志, 兴象, 体式, 经学解释学

中图分类号: 

  • I0

〔1〕霍松林:《诗述民志:孔颖达诗歌理论初探》,《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第2期.
〔2〕〔16〕〔34〕左丘明传、杜预注、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455、518、20页.
〔3〕〔4〕〔5〕〔6〕〔14〕〔15〕〔17〕〔18〕〔29〕〔30〕〔31〕〔32〕〔33〕〔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50〕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6、12、251、545、12、12、11、12、14、17、18、12-13、12、7、266-267、12、12、719、28、54、28、28、28、29、39、29、3-4页.
〔7〕〔8〕〔9〕〔10〕〔11〕〔12〕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诗谱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5、9、16、17、17、14页.
〔13〕〔25〕邓国光:《唐代诗论抉原:孔颖达诗学》,傅璇宗主编:《唐代文学研究》第7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865 、861页.
〔19〕〔20〕〔21〕〔22〕〔23〕王弼注、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03、4、2、1、27页.
〔24〕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058页.
〔26〕〔27〕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0、19页.
〔28〕王夫之:《周易外传·系辞下传》,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79页.
〔48〕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五《经部十五·诗类一》,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年,第88页.
〔49〕严羽:《答吴景仙书》,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252页.
〔51〕龚鹏程:《中国文学批评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61页.
〔52〕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17-18页.
[1] 于雪棠. 儒道两种视角的“在宥”阐释——兼及文本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77-185.
[2] 殷学国. 正名与正谊:"母题"观念的中西形态与方法衍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85-194.
[3] 张江. 文学理论的未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77-183.
[4] 陈军. 自由哲学与文类规则:萨特文类观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84-189.
[5] 章辉. 论文艺与政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68-175.
[6] 赵儒煜,阎国来. 产业脆弱性对欧债危机的作用机理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00-108.
[7] 高山奎. 政治哲学的“古今”之辩——施特劳斯与科耶夫的三个理论歧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27-32.
[8] 袁立国. 生产方式的正义:马克思正义论的存在论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33-38.
[9] 祁志祥. 明代曲学中的本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71-177.
[10] . 文学理论的未来与中国文化诗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42-149.
[11] . “武器论”:19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观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17-220.
[12] . 构建不同于西方诠释学的新诠释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78-187.
[13] 陈伟, 冯爱琳. 从文艺美学的视阈看文学与政治的关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209-213.
[14] 高楠. 从命运神坛走下来的历史生存——就当下文学的工人生活写作而重读《共产党宣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92-198.
[15] 刘巍. “工业题材”的命名规定、时代取向与话语魂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99-20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马忠法. 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演变、本质与中国应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3 -118 .
[2] 刘亚军. “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走出去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9 -125 .
[3] 任秋娟. 国际海底区域生物采探惠益分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26 -132 .
[4] 田丰. 生育政策调整后中产阶级的生育意愿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调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33 -143 .
[5] 李健. 天人合一:感物美学的哲学根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95 -204 .
[6] 周艳玲. 移动社交网络公共信息传播的社群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89 -97 .
[7] 张辉. 海上石油开发装置所致油污损害的赔偿责任限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12 -117 .
[8] 王蕴, 卢岩.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关系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25 -133 .
[9] 赵立彬.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革命参与者的抚恤与安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42 -148 .
[10] 陈民镇. 交错视界中的中外交通——饶宗颐与中外交流史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61 -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