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3 ›› Issue (1): 174-179.

• 中国文学与文化 • 上一篇    下一篇

晚清报刊小说的传播与发展

刘永文   

  1.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34
  • 收稿日期:2002-10-24 发布日期:2018-10-26
  • 作者简介:刘永文(1962-),男,辽宁朝阳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 Received:2002-10-24 Published:2018-10-26

摘要: 近代报刊出现以后, 它就变成了小说的载体和传播媒体, 传播者用现代传播手段传播小说: 发征文、做广告、登图画( 照片) 、设销售网络。传播媒体的变化使晚清小说与古代小说相比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无论是创作主体、读者群体还是题材选择、艺术结构都有了新的时代气息。现代传播媒体的出现在传播领域也造成了许多混乱: 夸大告白、抄袭剽窃、粗制滥造。因此晚清小说缺少精品, 并且大多数长篇小说都是残缺不全的艺术。

关键词: 晚清, 报刊小说, 传播媒体, 传播方式, 发展变化

中图分类号: 

  • I206.5

〔1〕王立新. 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 293.
〔2〕李锡奇. 李伯元生平的回忆〔A〕; 李伯元生平事迹大略〔A〕. 魏绍昌. 李伯元研究资料〔C〕.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29-37.
〔3〕梁启超. 中国各报存佚表〔N〕. 清议报(第100册) , 1901.
〔4〕小说林发刊词〔J〕.小说林, 1907, 2: (1) .
〔5〕耀公. 小说与风俗之关系〔J〕.中外小说林,1906, 2: (5) .
〔6〕中国唯一之新文学报新小说〔N〕. 新民丛报,1902, (14) .
〔7〕李泽彰. 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出版业〔A〕. 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丁编: 下卷〔C〕.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8〕〔11〕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M〕. 香港: 香港大华出版社, 1971.
〔9〕月月小说, 1907, (9) .
〔10〕陈平原. 二十一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277.
〔12〕张元济日记〔A〕.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C〕.
[1] 左鹏军. 王钟麒戏曲创作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87-192.
[2] 徐仲佳. 中国都市文学的现代性问题:性爱观念与市民形象的塑造——以鸳鸯蝴蝶派与新感觉派小说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204-209.
[3] 高玉, 梅新林. 过渡、衔接与转型——重新定位中国近代文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167-173.
[4] 王鸿卿. "新小说"理论的"文体比较"思维与成就[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1): 160-165.
[5] 鲍国华. 作为方法的报刊--晚清报刊文献与中国小说转型研究的可能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67-172.
[6] 胡全章. "心存邦国"和"诗人之诗"--清末《 时报 》诗歌和"平等阁诗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73-181.
[7] 〔韩〕吴淳邦. 张赤山与《海国妙喻》辑录之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82-189.
[8] 曹辛华. 论民国词集文献的整理及其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184-188.
[9] 张登林. 知识者的自我言说——重读民初“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200-203.
[10] 马睿. 文献事实中的跨文化实践:从晚清民初的“西学中译”说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1): 176-18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