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8 ›› Issue (3): 131-137.

• 生态法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理念转变与发展方向——兼与美国自然资源损害制度比较

程雨燕   

  • 发布日期:2018-07-24
  • 作者简介:程雨燕,法学博士,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教授 (广东 广州 510053)。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FX173)

  • Published:2018-07-24

摘要: 中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一种压缩式建构,目前已经提前具备环境意识觉醒、专门立法先行以及实践紧密跟进等推动要素。美国自然资源损害制度经历萌芽、扩展和细化三个阶段,在第三阶段因为公众理念转变、指导条例出台、重大案件激活等推动要素出现井喷式发展,并呈现政府角色日渐成熟、合作应对复杂问题和积极寻求公众支持三大趋势。根据两国制度的可比性以及发展规律的相似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出:中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需以地方政府发起、形成合作评估、引入早期恢复作为方向,应对试点时期政府观念滞后、技术储备不足以及公众参与有限等挑战,应将赔偿磋商机制的建构作为把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发展方向的先机和路径。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合作评估, 早期恢复

中图分类号: 

  • DF46

〔1〕William D. Brighton, Natural Resource Damage Under CERCLA, ALI-ABA Course of Study:Hazardous Substances,NewYork:Environmental Law Institute,2006,p.333.
〔2〕程多威、王灿发:《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环境公益诉讼的衔接》,《环境保护》2016年第2期.
〔3〕John C. Cruden,Matthew R. Oakes,“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NRD Claims,”Hein on Line,vol.28 ,(2015-2016),p.305.
[1] 张梓太, 李晨光. 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的路径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16-122.
[2] 黄萍. 生态环境损害索赔主体适格性及其实现 ——以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为理论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23-13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 -41 .
[4]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5]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6]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 -65 .
[7]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 -72 .
[8]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 -78 .
[9]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 -86 .
[10]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