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2 ›› Issue (1): 27-32.

• 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善恶评价的性质

倪愫襄   

  1. 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 收稿日期:2001-11-07 出版日期:2002-01-15 发布日期:2018-10-30
  • 作者简介:倪愫襄(1965-),女,辽宁大连人,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

  • Received:2001-11-07 Online:2002-01-15 Published:2018-10-30

摘要: 善恶评价是一定主体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的目的性价值取向的判断与认识的活动。善恶评价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活动方式,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评价活动,更是一种特殊的道德评价活动。

关键词: 善恶评价, 价值判断, 道德评价

中图分类号: 

  • B82-02

〔1〕威廉 K 弗兰克纳. 善的求索--道德哲学导论〔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19—20.
〔2〕A 塞森斯格.价值与义务〔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 48.
〔3〕W D 拉蒙特.价值判断〔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 16.
〔4〕R B 培里,等. 价值和评价〔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85.
〔5〕A 塞森斯格.价值与义务〔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 122.
[1] . 论道德事实[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22-28.
[2] 张苓. 道德的起源:经验与超验的两种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37-4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