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2 ›› Issue (6): 54-64.

• 文化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互联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

张桂芳   

  1. 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沈阳110031
  • 收稿日期:2002-08-30 出版日期:2002-11-15 发布日期:2018-10-31
  • 作者简介:张桂芳(1964-),女,吉林扶余人,哲学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哲学与文化研究。

  • Received:2002-08-30 Online:2002-11-15 Published:2018-10-31

摘要: 在互联网浪潮扑面而来的今天,面对西方无孔不入的文化扩张和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同时,中国社会主义当代文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互联网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它的影响力涉及经济、政治、生活、信仰、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互联网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在互联网时代,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必须推动文化思维方式的变革和理论形态的创新;重建互联网时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之优长;加强互联网文化载体的管理。

关键词: 互联网,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创新

中图分类号: 

  • G0

〔1〕江泽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 光明日报, 2001-07-01.
[1] 刘刚 杜爽. 我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区域比较研究——基于北京市、杭州市和深圳市智能企业样本的价值网络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07-117.
[2] 刘云亮.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优化营商环境的法律途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89-194.
[3] 吴力波 徐少丹 任飞州.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部门关联与企业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45-159.
[4] 何大安. 数字经济模式与厂商投资经营[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67-176.
[5] 韩喜平, 朱翠明. 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5-9.
[6] 白永秀.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创新及其重大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0-27.
[7] 董红亚. 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模式的运行框架及趋势前瞻[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07-114.
[8] 王立胜, 郭冠清.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1-18.
[9] 程美东. 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29-38.
[10] 徐胜. 海洋强国建设的科技创新驱动效应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25-134.
[11] 徐景一 于桂兰. 新时代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创新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20-127.
[12] 叶满城 梅宇航. 纵向国民经济布局下国有企业改革的降成本和创新效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55-160.
[13] 臧峰宇. 比较哲学的时代内涵与创新愿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24-29.
[14] 赵秀玲. 乡村善治中互联网运用及其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75-183.
[15] 韩文龙. “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企业家精神”的创新组合及其增长效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202-21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