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问题一直受到理论界的关注。常用的多指标综合评价合成方法是加法合成法或乘法合成法。每一个指标体系的合成方法必然要根据其体系结构量体裁衣。在可持续发展测度领域,以模糊综合评判与多元统计方法为代表的综合评价方法用处较多。其他的综合评价方法还包括以地理信息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及可持续发展模型分析等。
中图分类号:
〔1〕郑新奇,等. 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估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地理, 2000, (4) . 〔2〕凌亢,等. 南京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与分析〔A〕.科技与经济: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交流论文专辑〔C〕, 2000. 〔3〕刘殿成. 甘肃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J〕.甘肃科学学报, 2000, (4) ; 李金华. 对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监测评价系统的思考〔J〕.统计研究, 1999,增刊. 〔4〕席玉英. 可持续发展定量判别模式研究〔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00,专刊. 〔5〕崔振才,等.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糊优选模型〔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00, 专刊; 樊建林,等.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1999, (8) . 〔6〕王黎明,等. 我国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研究〔J〕.地理研究, 2000, (2) ; 周国华. 湖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 (2) ;王玉亮, 等. 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分异类型及调控〔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 (3) . 〔7〕廖鸿志,等. 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型的思考〔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7, (8) . |
[1] | 刘静暖. 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思想的经济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16-124. |
[2] | 徐家良. 中国社区基金会关系建构与发展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58-64. |
[3] | 徐家良, 卢永彬, 赵璐. 中国基金会治理核心评估内容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84-89. |
[4] | 陈清华.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流通渠道优化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62-64. |
[5] | . 中国重化工关键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析——以辽宁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97-101. |
[6] | . 可持续发展技术观下的中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10-114. |
[7] | 程广云. 生态文明:观念·规范·制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5-10. |
[8] | 杜秀娟.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社会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57-59. |
[9] | 代英姿.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问题与对策———以辽宁地区家庭为样本[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159-162. |
[10] | 葛庆敏. 论可持续发展观与自然资源物权立法的基本理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62-64. |
[11] | 郭将. 可持续发展持续性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100-103. |
[12] | 赵玉红, 刘佳杰, 兰晓红. 辽宁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分析与建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125-128. |
[13] | 包庆德. 生态哲学视域:绿色科技的时代规范与研究进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22-24. |
[14] | 高闯, 韩亮亮, 王振鑫. 我国地区工业经济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及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6): 102-107. |
[15] | 谢东鹰. 利益冲突与衡平: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环境法律规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5): 80-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