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产业增长机制可以从产业联系、产业组织和企业自组织三个方面来分析。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产业关联效应、技术进步与需求收入弹性的共同作用决定了某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产业增长是通过企业进入退出和市场竞争而实现的,适当的进入壁垒和集中度有利于产业增长。企业自组织的发展使产业变得强大和成熟。
中图分类号:
〔1〕郭克莎. 中国: 改革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3. 〔2〕理查德。 R。 纳尔森, 等. 经济增长的源泉〔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3〕石磊. 中国产业结构成因与转换〔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4〕谢地. 产业组织优化与经济集约增长〔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5〕杨蕙馨.企业的进入退出与产业组织政策〔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
[1] | 刘刚 杜爽. 我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区域比较研究——基于北京市、杭州市和深圳市智能企业样本的价值网络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07-117. |
[2] | 齐春风. 中国近代民众运动史研究中的视角、立场与政治纠葛[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77-185. |
[3] | 程娜. 东北老工业基地智能化转型发展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63-73. |
[4] | 周波, 于金多. 关于财政乘数的研究综述: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201-207. |
[5] | 潘屹. 社区建设与社会服务理念的本土化实践[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00-106. |
[6] | 董幼鸿. 精细化治理与特大城市社区疫情防控机制建设——以上海基层社区疫情防控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92-200. |
[7] | 徐景一 于桂兰. 新时代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创新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20-127. |
[8] | 张榕. 法官员额制下诉讼分流机制之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56-163. |
[9] | 张玉利. 容错机制与激发保护企业家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71-78. |
[10] | 刘水林. “基本法”“特别法”“程序法”三位一体立法体系的特别构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72-76. |
[11] | 王军杰. ICSID上诉机制建构的法理基础及制度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50-155. |
[12] | 罗正月. 人口红利拐点背景下农民工工资增长的现实诉求与多元推进机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71-76. |
[13] | 李劲. 行政公益诉讼的价值基础及制度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72-77. |
[14] | 朱璟. 休闲美学的身体感官机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68-172. |
[15] | 陈亮. 金融垄断对数量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理论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4): 91-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