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具有较大的进步意义,但他对新闻和报刊的政治工具价值定位,以及对新闻自由观念自身价值合理性的忽视,影响了以后的报人,给中国报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的教训值得反思和记取。
中图分类号:
〔1〕〔2〕梁启超.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A〕. 中国新闻史文集〔C〕.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3〕梁启超.清议报叙例〔A〕. 中国新闻史文集〔C〕.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4〕〔8〕丁文江,赵丰田. 梁启超年谱长编〔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5〕〔17〕梁启超.敬告我同业诸君〔A〕. 中国新闻史文集〔C〕.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6〕梁启超.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议〔A〕. 饮冰室合集。 文集: 第三册(第五卷)〔C〕.北京: 中华书局, 1941. 〔7〕梁启超.新民说。 论自由〔A〕.饮冰室合集。 专集: 第二册(第四卷)〔C〕.北京: 中华书局, 1941. 〔9〕〔13〕梁启超.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A〕. 饮冰室合集。 文集: 第一册(第一卷) 〔C〕. 北京: 中华书局,1941. 〔10〕唐海江.新闻自由言说的当代转化〔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0, (1): 36-43. 〔11〕弗里德里希。 冯。 哈耶克. 自由秩序原理〔M〕. 北京: 三联书店, 1997. 〔12〕〔15〕〔16〕黄旦. 从新闻史看新闻宣传与新闻失实〔J〕. PRESS CIRC LES, 1998, (3): 14-16. 〔14〕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A〕. 中国新闻史文集〔C〕.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18〕梁启超. 新民丛报章程〔A〕. 中国新闻史文集〔C〕.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19〕梁启超. 国风报叙例〔A〕. 中国新闻史文集〔C〕.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
[1] | 魏义霞. 梁启超对康有为宗教思想的凸显及用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25-30. |
[2] | 曹亚明. 审视西方的另种目光——从梁启超著作中的外国人名谈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53-156. |
[3] | 姜桂华. 梁启超崇高美学思想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66-169. |
[4] | 张永芳. 中西文化交流与大众传播媒介的产物--试论梁启超的散文创作[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6): 143-1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