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初,前辈学者开始怀疑宋玉的大小言赋,但是他们的怀疑证据不足,甚至有误解之处。重新研究大小言赋可以发现:大小言赋是先秦俳词向文赋转化过程中的一个中介标志,反映了从俳词到文赋的转变痕迹;其作者宋玉是楚王的特殊小臣,既伴王左右,服侍君王,又应命作赋,娱乐君王,完全具备创作大小言赋的动机和背景条件;同时,大小言赋又与西汉早期墓葬中出土的《唐勒赋》惊人地一致,具备早期文赋的各种要素。所以,大小言赋当为宋玉的传世真迹,并且是宋玉最早的文赋作品。
中图分类号:
〔1〕〔4〕刘大白.宋玉赋辨伪〔J〕. 小说月报, 1927, 17(6) : 3, 6. 〔2〕陆侃如. 屈原与宋玉〔M〕. 万有文库本, 1930.59. 〔3〕游国恩.宋玉大小言赋考〔A〕.游国恩学术论文集〔C〕. 北京: 中华书局, 1999. 206. 〔5〕王力. 诗经韵读〔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8. 〔6〕王国维.宋元戏曲考〔A〕. 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C〕.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61. 〔7〕〔8〕〔10〕曹明纲.赋学概论〔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38, 39, 41. 〔9〕钱中文. 新理性精神文学论〔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10. 〔11〕汤章平.《古文苑》中宋玉赋真伪辩〔J〕. 江海学刊, 1989, (6): 160. |
[1] | 刘刚. 嗣承唐宋余绪的元代宋玉批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224-228. |
[2] | 刘刚. 唐代文学思潮中宋玉批评的两极走势[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5): 166-171. |
[3] | 刘刚. 巫山考---宋玉辞赋地名考之三[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155-160. |
[4] | 刘刚. 宋玉《微咏赋》辨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1): 135-1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