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1 ›› Issue (2): 24-30.

• 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大道哲学:后现代主义的健康导向

张连国   

  1. 山东工程学院法学系,山东济南255012
  • 收稿日期:2000-10-09 出版日期:2001-03-15 发布日期:2018-11-01
  • 作者简介:张连国(1962-),男,山东莱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化史研究。

  • Received:2000-10-09 Online:2001-03-15 Published:2018-11-01

摘要: 否定性后现代主义集中体现了"现代性危机",即德性传统失落所造成的精神分裂和意义危机。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揭示了还原论科学世界观是现代性危机的症结,主张建立"返魅"的有机论的后现代科学世界观,是对现代性的辩证否定。中华传统道学智慧与后现代科学世界观具有同构性与互补性,可以导后现代健康趋势于博大精深境界;只有它才是遏制巫术邪教流行的良药,才是解决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按照"道德原则"与"治理原则"的不同历史组合态势,社会发展从总趋势上呈现为德治、宗治、法制、理治、道治五个阶段的"s"螺旋式的发展态势。中华民族有可能率先进入具有情理圆融、中道智慧的后现代"理治"社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否定性, 建设性, 中华传统道学智慧, 后现代理治社会

中图分类号: 

  • B151

〔1〕〔2〕〔美〕艾凯. 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1. 209, 212.
〔3〕利奥塔得. 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4〕〔美〕罗蒂. 后哲学文化〔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2.
〔5〕〔美〕杰姆逊.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6〕〔美〕大卫 格里芬. 后现代科学 英文版序言〔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5.
〔7〕〔8〕〔9〕〔美〕大卫 格里芬. 后现代科学〔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5. 154, 82, 84.
〔10〕〔法〕列维 布留尔. 原始思维〔M〕.列维 施特劳斯.理性思维〔M〕.
〔11〕侯外庐. 中国思想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7.
〔12〕般若起用论〔J〕. 4(1) .
[1] 罗克全. 可能生活的敞开——马克思主义辩证批判的社会正义观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59-65.
[2] . 评鲍德里亚对时尚的后现代主义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5-10.
[3] 陈培永. 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后现代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42-45.
[4] 马驰. 本·阿格的文化研究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50-53.
[5] 张喜华. 后现代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化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54-57.
[6] 赵小雷. 美与丑之艺术本质论---化丑不能为美[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141-145.
[7] 傅畅梅. 后现代现实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6): 22-25.
[8] 薛伟江. 后现代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特征—— 从自组织动力学的观点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3): 4-7.
[9] 张杰. 高新技术时代经典艺术的命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154-161.
[10] 吕川. 恐怖主义与后现代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23-28.
[11] 乐国林. 后现代的社会理论与后现代之下的社会工作[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4): 41-46.
[12] 李润霞. 从消解走向逍遥的无地彷徨--20世纪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5): 141-14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