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先秦时期的墨家是中国批判性思维的开创者,墨家在与先秦各家学派的论辩过程中,对各家各派的主张进行理性审查,对他们的论证进行严格的逻辑分析和评估,形成了墨家的批判性思维。墨家对论证理由的合理性、词句意义的准确性和明晰性,以及类比论证的可靠性等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问题,都给出了特有的分析和解答,对于我们今天的批判性思维研究仍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中图分类号:
〔1〕〔美〕M。 尼尔。 布朗,斯图尔特。 M。 基利. 走出思维的误区〔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4. 中译本序言. 〔2〕墨子。 非攻下〔M〕. 〔3〕侯外庐等. 中国思想通史(一)〔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7. 〔4〕伍非百.中国古名家言〔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426. 〔5〕沈有鼎.墨经的逻辑学〔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 37. 〔6〕〔9〕墨子。 经下〔M〕. 〔7〕〔12〕墨子。 经说下〔M〕. 〔8〕〔10〕〔11〕墨子。 经上〔M〕. 〔13〕墨子。 耕柱〔M〕. |
[1] | 卢佩. 判决效力视野下的诉讼主体制度——以交通事故侵权案件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88-97. |
[2] | 徐大军. 《金瓶梅词话》叙事建构的文艺渊源刍议——以取径武松打虎故事的属性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00-210. |
[3] | 李清瑞. 电影叙事的“游戏转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207-213. |
[4] | 刘平. 背景·命运·前瞻——故宫学与敦煌学的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71-176. |
[5] | 刘春勇. 油滑·杂声·超善恶叙事--兼论《不周山》中的"油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71-176. |
[6] | 赵毓龙,胡胜. 因循与重构:《昇平宝筏》对西游故事的改造——以“黄袍郎”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54-158. |
[7] | 刘平,孙昉. 逊清小朝廷与故宫学的萌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48-154. |
[8] | 孙运梁. 故意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归属[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84-90. |
[9] | 杜书瀛. “爱”、“恨”、“贬”之对立:儒、墨、法、道对诗的不同态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1): 166-174. |
[10] | 叶锦花. 明代灶户宗族生计变革与祖先故事演变——以石狮铺锦黄氏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40-151. |
[11] | 陈晓宇. 合同诈骗罪主观要件认定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99-102. |
[12] | 符静. 抗战时期平、沪沦陷区的文史掌故研究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163-168. |
[13] | 张云鹏. 论持有型犯罪主观故意之推定认定[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84-87. |
[14] | 关兴丽. 中国古代墨家"当"的语用学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29-34. |
[15] | 杨太. 论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浑融性及其成因——从民间故事的复杂内涵说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69-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