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1 ›› Issue (4): 29-34.

• 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悖论与自我指涉

王建芳   

  1. 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300071
  • 收稿日期:2001-04-15 出版日期:2001-07-15 发布日期:2018-11-01
  • 作者简介:王建芳(1971-),女,山西运城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从事逻辑哲学研究。

  • Received:2001-04-15 Online:2001-07-15 Published:2018-11-01

摘要: 悖论的成因是悖论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是解开悖论绳结的关键。关于悖论的成因,学术界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自我指涉是形成悖论的重要原因,禁止自我指涉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悖论。事实上,克里普克早在1975年发表的《真理论纲要》一文,就已经指出自我指涉并非悖论产生的根本原因。本文强调指出,自我指涉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它既不是悖论出现的充分条件,也不是悖论产生的必要条件,禁止自我指涉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悖论问题。

关键词: 悖论, 自我指涉, 逻辑

中图分类号: 

  • B812.5

〔1〕斯蒂芬 里德. 对逻辑的思考〔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3.
〔2〕〔8〕〔13〕陈波. 逻辑哲学引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37-238, 237-243, 252-254.
〔3〕杨熙龄.奇异的循环--逻辑悖论探析〔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 45.
〔4〕〔10〕张建军,黄展骥. 矛盾与悖论研究〔M〕. 香港: 黄河文化出版社, 1992. 191, 118-119.
〔5〕〔9〕杨熙龄. 悖论研究八十年(J) . 国外社会科学, 1980, (7): 15, 16.
〔6〕道 霍夫斯塔特. GEB--一条永恒的金带〔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 1.
〔7〕侯世达.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27.
〔11〕Keith Simmons. Universality and the Liar〔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93. 99.
〔12〕Saul Kripke. Outline of A Theory of Truth〔A〕. Robert L. Martin. Recent Essays on Truth and the Liar Paradox〔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84.
〔14〕〔17〕陈波. 冯 赖特〔M〕. 台湾: 东大图书公司, 1998. 251, 55.
〔15〕〔19〕Glenn W. Erick son & John A. Fossa.Dictionary of Paradox〔M〕.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98. 39-40, 227.
〔16〕张建军. 当代西方逻辑悖论研究新进展评析〔A〕. 张建军, 黄展骥. 矛盾与悖论新论〔C〕.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230.
〔18〕Rob ert C. Koon s. Paradoxes of Belief and Strategic Rationality〔M〕. 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13-23.
〔20〕黄展骥.西方"自我指涉"的大误区--"怪圈"之风不可长〔J〕. 中州学刊, 2001, (3): 17.
〔21〕黄展骥. 评塔斯基的"说谎者"悖论--矛盾的" 显"、"隐" 与" 被证" 〔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 (5): 41.
[1] 庄友刚. 全球化与区域化:当代城市发展的二重趋势与内在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3-19.
[2] 张彦华. 网络社群声誉激励机制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及治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88-97.
[3] 王洪波. 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共性维度下主体公共精神的当代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47-52.
[4] 付文军. 《资本论》与马克思的技术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85-91.
[5] 秦明瑞. 系统的逻辑:卢曼理论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演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77-84.
[6] 高超. 现代唯物主义是哲学还是世界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05-111.
[7] 莫凡.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文化逻辑及其世界历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70-76.
[8] 董江爱. 清代基层政治生态的变迁逻辑及启示——基于官、绅、民利益博弈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48-155.
[9] 张云飞. 生态危机:资本主义总体危机的表现和表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9-24.
[10] 何小勇.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与中国新现代性的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98-103.
[11] 王南湜. 《资本论》的辩证法:历史化的先验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1): 5-17.
[12] 乔榛. 经济改革的逻辑与中国的实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17-122.
[13] 吕周聚. 论村上春树的中国情结与创伤记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76-183.
[14] 陈忠. 城市现代性的风险逻辑及其伦理调适——基于城市哲学与城市批评史的研究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5-12.
[15] 孙亮. 在“哲学与现实”之间重审价值虚无主义的困境——对虚无主义阐释的形而上学路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29-3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