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1 ›› Issue (5): 10-14.

• 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晚年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理论的新发展

王桂泉   

  1.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哲学部,辽宁沈阳110004
  • 收稿日期:2001-06-26 发布日期:2018-11-02
  • 作者简介:王桂泉(1958-),男,山东文登人,哲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

  • Received:2001-06-26 Published:2018-11-02

摘要: 东方社会问题在马克思一生的理论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他生命征途的最后几年,马克思根据当时人类学的新材料和实证科学的新成果,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相互关系中,对东方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东方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等问题,都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东方社会理论。

关键词: 马克思, 东方社会, 发展

中图分类号: 

  • K02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8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3. 256, 260.
〔3〕〔4〕〔6〕〔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5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5. 242-243,244, 245, 284, 27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14.
〔8〕〔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9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3. 450-451,441.
〔9〕杨耕. 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及方法论意义〔J〕.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0, (1) .
〔10〕丰子义.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方法论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2000, (4) .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1. 247.
〔13〕杜章智. 国外对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研究〔J〕. 国外社会科学动态, 1985, (11) .
[1] 庄友刚. 全球化与区域化:当代城市发展的二重趋势与内在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3-19.
[2] 陈高华. 积极生活与劳动辩证法——论阿伦特对马克思的误解及其方法论根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29-35.
[3] 王兴赛. 古典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变奏——青年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的国家观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36-43.
[4] 沈湘平. 讨论权力与权利问题需要重视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5-11.
[5] 张福运. 抗战后期延安文艺工作者“下乡”运动再认识——社会革命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86-194.
[6] 薛领, 李涛. 土地要素对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40-49.
[7] 杨连生, 刘海燕. 马克思的择业观对青年新时代择业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54-158.
[8]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9] 段忠桥. 政治哲学、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唯物史观——与吴晓明教授商榷[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8-38.
[10] 齐勇. 实践哲学古典理想的继承与超越:从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39-46.
[11] 王洪波. 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共性维度下主体公共精神的当代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47-52.
[12] 董红亚. 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模式的运行框架及趋势前瞻[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07-114.
[13] 任保平.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三维动力体系的系统再造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5-10.
[14] 程美东. 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29-38.
[15] 魏传光. 马克思关于正义的“生产性”重构及其指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73-8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