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1 ›› Issue (6): 122-127.

• 近世史坛 •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

姚琦   

  1. 韶关大学社会科学系,广东韶关512005
  • 收稿日期:2001-06-11 出版日期:2001-11-15 发布日期:2018-11-02
  • 作者简介:姚琦(1962-),男,安徽安庆人,历史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 Received:2001-06-11 Online:2001-11-15 Published:2018-11-02

摘要: 1815-1915年中国出版了近2000种中文报刊。这些报刊在内容上反映了近代中国从最初西潮东来到洋务、维新、反清革命、创建民国的全部过程。在名称上折射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社会变迁和国人对中外大势的认识。在出版地上由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辐射,体现了西学东渐和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对中国近代报刊的宏观考察分析,可知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线索基本一致,从诸多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关键词: 中国近代, 报刊业, 社会变迁

中图分类号: 

  • K25

〔1〕〔8〕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81. 13, 478.
〔2〕汇报, 1874-08-15.
〔3〕夏东元.郑观应集: 上册〔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 350.
〔4〕中外日报, 1898-09-20.
〔5〕国闻报, 1898-07-24.
〔6〕无锡白话报, 1898-05-15.
〔7〕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第二卷〔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2. 495.
〔9〕汉帜, 1907-01-25.
〔10〕姚琦. 民初创办报刊热潮评析〔J〕. 社会科学研究, 1996, (6) .
[1] 齐春风. 中国近代民众运动史研究中的视角、立场与政治纠葛[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77-185.
[2] 王达敏. 40年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挖潜与突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7-22.
[3] 魏光奇. 重构儒家:中国近代文化精英的一种努力[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06-113.
[4] 吴沈东. 生育选择的前瞻性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50-52.
[5] 谢冬慧. 我国主体性法律形式之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52-55.
[6] 喻大华. 中国近代文化保守思潮的困境与歧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5): 160-166.
[7] 高玉, 梅新林. 过渡、衔接与转型——重新定位中国近代文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167-173.
[8] 赵子祥.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变迁20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1): 40-43.
[9] 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课题组. 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大连市社会流动调查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1): 44-5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