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元朝是由北方游牧的蒙古民族建立的统治政权,儒家传统的独尊地位和它的思想统治力量受到严重削弱,造成了意识形态的宽松和礼法秩序的弛懈,出现了所谓"思想解放"的局面,它为宋代以来汉民族区凝滞文化的新裂变提供了客观的环境和可能,人在可以找回自己的同时与社会达成了新的平衡。蒙古族的南下,造成宋以来中原汉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断裂,但并不意味着割弃,相反,这种传统仍然构成元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基础,并有了新的变异和发展,而蒙古族的统治历史即其不断被同化的过程。
中图分类号:
[1] | 黄继刚. 伊西丝的多重面孔:风景诗学的话语建构及其理论面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31-39. |
[2] | 魏志江. 朝贡之外:论北宋与日本的佛教文化外交[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39-145. |
[3] | 赵立彬. 礼敬五四:《台湾文化》与台湾光复初期的文化生态[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51-57. |
[4] | 叶志衡. 论元代文人对屈原和陶渊明的接受[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204-210. |
[5] | 杨华. “礼崩乐坏”新论——兼论中华礼乐传统的连续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111-120. |
[6] | 秦明瑞. 政治态度还是政治设想?——论两种社会科学传统中政治文化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6-68. |
[7] | 许宁. 论新媒介时代小众审美趣味的显性表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92-197. |
[8] | 张艾莲 刘柏. 文化距离对汇率风险的跨国影响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38-145. |
[9] | 谭桂林. “佛化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学运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31-40. |
[10] | 谢纳. 作为表征实践的文化空间生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97-201. |
[11] | 黄寿成. 从慕容燕政权看所谓“五胡乱华”之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19-126. |
[12] | 孙民. 唯物史观视阈中的文化自信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46-51. |
[13] | 胡光. “文化法制”的内涵与功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60-164. |
[14] | 刘方喜. 错位与化解:40年文论三次转向的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1-13. |
[15] | 王君柏. 文化自觉:寻求中国社会学自身的坐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34-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