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00-07-15 上一期    下一期
    哲学研究
    "起源终极"论批判
    高玉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4-8. 
    摘要 ( 109 )   PDF(pc)(148KB) ( 525 )   收藏
    "起源终极"论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研究方法虽早已有之,但却缺乏充分的理论性和哲学论证。"起源终极"论从广义上说是"历史主义";从根本上说与人类认识结构模式的认识方向相反。从事物的起源中寻找事物的"终极"本质,违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及其方法论意义
    张斌峰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9-15. 
    摘要 ( 265 )   PDF(pc)(200KB) ( 1124 )   收藏
    哈贝马斯提出的普遍语用学是其进行理性重构的基础和"方法论"革命的标志,它以其全方位性和独特性实现了对主体交往行为的特殊规律或语言逻辑的结构的跨学科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主体交往行动体系理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方法,也为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论重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参照系和新的理论资质,对于促成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语言转向"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体用论到主体资源论
    樊志辉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16-20. 
    摘要 ( 216 )   PDF(pc)(142KB) ( 184 )   收藏
    中国近现代的东西方文化论争是在体用论的架构下进行的。这一架构曾经对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起到某种积极的作用,也暴露出内在的限制。主体资源论就是为突破体用论的内在限制而提出的。主体资源论的运用将突破一切文化问题上的民族主义及意识形态的限制,为中国新文化的发展确立学理的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0年代功利主义研究述评
    郝清杰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21-25. 
    摘要 ( 168 )   PDF(pc)(148KB) ( 1008 )   收藏
    90年代功利主义研究可分为四个层次:1.功利主义在当代中国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中国文化传统、西方功利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2.对中西方功利主义基本内容和精神的阐述分析;3.对功利主义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评论与批评;4.社会主义的功利主义学说之构建。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追踪功利主义的命运历程,勾勒社会发展的轨迹,眺望未来之美好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庄子的语言观
    梁徐宁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26-29. 
    摘要 ( 441 )   PDF(pc)(120KB) ( 796 )   收藏
    庄子哲学有独特的魅力,这得益于他对语言的独特把握。他认为语言产生于人心,是"知"的表现;语言是一种工具,其功能是有限的。在语言理解上,应"不落言筌"、"得意忘言"。这对后世的哲学思想和文艺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把庄子的语言观放到他的哲学背景中来考察,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现庄学的特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再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范畴
    赵守运, 石阔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30-33. 
    摘要 ( 188 )   PDF(pc)(124KB) ( 163 )   收藏
    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与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虽有区别,但却是统一的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范畴看作是"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违背了马克思的原意,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需要澄清。"一般价值"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哲学范畴,是客体包含的主体的劳动、创造和奉献。它不反映人与物的关系(即使用价值),而是反映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推动历史前进过程中,贡献与索取的社会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学研究
    村庄精英与社区记忆: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
    贺雪峰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34-40. 
    摘要 ( 308 )   PDF(pc)(194KB) ( 448 )   收藏
    理解村庄性质的基础是理解村庄历史的性质和理解村庄精英的性质。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引致的农村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迅速变迁,使得村庄历史出现断裂,过去一直以长老权威和习惯法进行治理的乡村社会已经为现实的利益所支配;同时,农村社会分化的程度不同,所引致的政治、经济、社会分层便有不同的表现,这种不同表现为村庄精英的性质及其在村庄舞台上的表演作了定性。以社区记忆和村庄精英二维因素为主线,可建构起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论高等教育机会问题
    张德祥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41-45. 
    摘要 ( 223 )   PDF(pc)(142KB) ( 680 )   收藏
    教育机会问题历来受理论界、社会和政府关注。我国高等教育机会目前存在不平等现象,其根源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如我国还存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及若干阶层。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要消除这种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应处理好效率和平等的关系,并注意公正,同时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庭养老社会化问题探路
    梁新颖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46-48. 
    摘要 ( 532 )   PDF(pc)(98KB) ( 940 )   收藏
    在我国目前家庭与社会都无法完全承担养老服务功能的状况下,应大力提倡社会化助老事业,建立和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它可以及时解决老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可以减轻子女的心理压力和劳动负担;可以维护老人与子女双方的自尊心,增强双方的安全感;可以促进社区管理者与居民之间的联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可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可以开辟社区就业途径,解决社区内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新世纪统一战线工作的创新
    赵荆山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49-50. 
    摘要 ( 162 )   PDF(pc)(69KB) ( 199 )   收藏
    迈向21世纪的统一战线工作需要创新。这种创新应当以"适应"和"结合"为着力点。适应,就是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制度、新方法、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就是要寻找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和落脚点,发挥出最佳的工作效率。惟有不断创新,方能把统战工作做好,并不断推向前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研究
    "取珠还椟"与外来文化的输入及改造--略论陈寅恪之文化观
    杨西国, 刘克敌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51-55. 
    摘要 ( 156 )   PDF(pc)(150KB) ( 105 )   收藏
    在中外文化交流的问题上,陈寅恪坚持"中国文化本位论"的基本学术立场。在具体操作方式上,他提出"旧酒装新瓶"和"避名具实,取珠还椟"说,前者意将中国文化的精华或本义注于新的文化形式之中,后者则提倡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华而拒绝其中华而不实、不合中国国情的成份。而中国文化的光明前途则有赖于文化巨子对一时风气的推移和外来文化、传统文化被正确地改造吸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后行政人控制"与企业治理结构
    葛扬, 林乐芬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56-61. 
    摘要 ( 138 )   PDF(pc)(172KB) ( 199 )   收藏
    "后行政人控制"是国有企业随着"放权让利"改革的推进而逐步形成的,它既不同于传统计划体制下"行政人控制",又不同于"内部人控制"。而是指我国企业公司化改制中的经营者具有"经济人"和"行政人"的双面特性。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过程中企业治理结构的建构,既不能按照内部人控制治理结构进行,也不能完全按照正统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而必须根据我国国有企业"后行政人控制"的基本特征,进行相应的企业制度安排和治理结构创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研究
    分级财政的运行机理与体制创新
    孙开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62-66. 
    摘要 ( 178 )   PDF(pc)(148KB) ( 376 )   收藏
    建立分级财政体制,并在这一体制框架内正确处理各级政府间的收支划分和转移支付问题,是理顺财政分析关系的必然选择。在分析近年来的分级财政体制改革情况的基础上,力求制度的规范化,是进一步完善分级财政体制的关键,而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措施,便是在各级政府之间科学地划分事权范围,合理地划分税收收入和税收权限,并且实施纵向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场结构与所有制结构调整相关分析
    何立胜, 管仁勤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67-71. 
    摘要 ( 161 )   PDF(pc)(148KB) ( 300 )   收藏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市场结构与所有制结构二者之间存在的较强的相关性,应依照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明晰不同产权主体活动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的市场行为则决定了市场的效果,而不同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所要求的财产组织形式不同。分析市场结构、市场行为,探讨不同的产权主体、所有制形式对不同市场结构的依存度,调整所有制结构,有助于实现产权的效率目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制企业再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关效荣, 王策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72-76. 
    摘要 ( 182 )   PDF(pc)(147KB) ( 410 )   收藏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企业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转制企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改制中政府制定的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政府对企业的管理职能转变滞后;转制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转制企业则难以发展,也就不能实现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为促进转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要规范运作企业改制过程,正确制定并严格落实企业转制的政策;另一方面,要改革政府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实现市场化的服务。另外,企业的发展,主要靠完善转制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实现技术与管理制度的创新,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自主地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任太增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77-79. 
    摘要 ( 317 )   PDF(pc)(98KB) ( 2048 )   收藏
    IS-LM模型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依据,我国市场制度的不完善和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有的现象导致中国的IS-LM模型与理论上的IS-LM模型有较大区别。中国的IS-LM模型表明: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是与市场的完善程度联系在一起的。目前,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应放在财政政策上,货币政策的重点不在于扩张本身,而在于为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制度环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商以人民币在境内投资行为的规范与管理
    王晓峰, 林君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80-82. 
    摘要 ( 111 )   PDF(pc)(95KB) ( 597 )   收藏
    为鼓励外商增加对华投资,国家允许外商以其在中国境内获得的合法人民币利润直接在我国国内用于增资或再投资,这对我国扩大利用外资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在这个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反映出目前各监管职能部门的监管亟待进一步完善。目前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存在外商违规骗取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的现象。对外商投资企业违规现象及目前对人民币投资的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完善人民币投资管理的政策法规,并能够加强对外商以人民币投资的监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经济研究
    辽宁经济发展战略回顾与评价
    赵玉红, 杨冬梅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83-87. 
    摘要 ( 147 )   PDF(pc)(155KB) ( 187 )   收藏
    "七五"战略和"八五"战略的主要特点是既有纯经济发展目标,又有社会进步目标。从纯经济发展的角度把握战略思想的演变脉络,结合实施发展战略的实践,制定辽宁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应借鉴以下几方面:一是发展战略的制定要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更多地从需求结构变化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问题;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注重对新兴产业的培育,不应对原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依赖过重;应更多地侧重培育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而不是生产能力的扩张。二是发展规划的制定要与国家的政策相适应,支持辽宁经济增长的结构基础将发生变化,要从依靠资金和扩大投资转向依靠工业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必须以结构升级作为核心内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欧元启动与辽宁经济
    郭印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88-90. 
    摘要 ( 180 )   PDF(pc)(99KB) ( 280 )   收藏
    欧元的启动促使世界金融格局发生了变化,对全球经济产生一系列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中国将日益频繁地参与世界经济活动,欧元启动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近几年,辽宁同欧盟在贸易、投资、金融方面的合作呈上升趋势,随着省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对资金和技术需求的不断增加,辽宁将进一步扩大同欧盟的经贸往来。欧元的启动给辽宁与欧盟的经济合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积极寻求新的合作方式,为促进辽宁与欧盟的经贸往来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文化与改革研究
    论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
    贾乃新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91-94. 
    摘要 ( 270 )   PDF(pc)(128KB) ( 254 )   收藏
    技术创新是石油企业保持持久竞争力的重要经营战略。从文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加强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这是石油企业目前面临的新课题。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企业活力等方面。建设石油企业文化需结合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重点搞好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更新企业理念,树立"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利的文化环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史新论
    宋代科举考试与独尊儒术封建文化的关系
    朱效梅, 郑国民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95-98. 
    摘要 ( 336 )   PDF(pc)(135KB) ( 1057 )   收藏
    宋初统治者鉴于五代时期武将权重而导致皇权频繁更迭的历史教训,为重振伦常纲纪,强化集权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抑武扬文的政策,其核心便是重文教科举,尊封建儒术。此间,一些有识之士试图通过将科考内容的革新,密切科举考试与儒学经义、儒家思想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其结果,不仅促进了入仕学子们对儒家经典做深一步的阐释,使绵延千余年的儒学得以弘扬光大,客观上也为统治者进行政治、经济等各项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
    契丹捺钵文化探论
    黄凤岐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99-103. 
    摘要 ( 261 )   PDF(pc)(159KB) ( 919 )   收藏
    契丹捺钵文化的产生,与其长期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形成的尚武精神密不可分。有辽一代200余年,契丹皇帝施政中心不全在皇都,而常在"四时捺钵"驻跸地,这便形成了"捺钵"与皇都并存的两元政体制度;它对巩固契丹王朝的统治和发展社会经济与文化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制度也影响了后世的金、元、清三朝。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代文化新论
    刘祯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104-109. 
    摘要 ( 196 )   PDF(pc)(215KB) ( 604 )   收藏
    元朝是由北方游牧的蒙古民族建立的统治政权,儒家传统的独尊地位和它的思想统治力量受到严重削弱,造成了意识形态的宽松和礼法秩序的弛懈,出现了所谓"思想解放"的局面,它为宋代以来汉民族区凝滞文化的新裂变提供了客观的环境和可能,人在可以找回自己的同时与社会达成了新的平衡。蒙古族的南下,造成宋以来中原汉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断裂,但并不意味着割弃,相反,这种传统仍然构成元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基础,并有了新的变异和发展,而蒙古族的统治历史即其不断被同化的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世史坛
    郑观应近代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探论
    杨华山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110-114. 
    摘要 ( 231 )   PDF(pc)(152KB) ( 448 )   收藏
    郑观应的近代经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西方先进文化和思想的引进,因此最终归结到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实践,这本身就表现为对中国现实的超前。超前性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与现实的冲突性:资本主义的近代经济在封建主义的政治体制之下不可能得到兴盛。西方经济思想和经营方式与中国古代的经济、理财思想是郑观应形成近代经济思想的两个重要出发点,郑观应的经济思想正是中西圆融的结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顾维钧废约外交考察
    岳谦厚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115-121. 
    摘要 ( 339 )   PDF(pc)(212KB) ( 167 )   收藏
    中国从巴黎和会通过外交途径争取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尝试开始,到华盛顿会议,再到与各国的修约谈判,直至中英新约签署,顾维钧是惟一参与整个废约交涉过程的外交官。作为一名弱国外交代表,顾维钧领导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开辟了中国自主外交的先例。之后的华盛顿会议上,他吸收了巴黎和会的经验教训,一改过去一揽子提出的办法,更注重于基本原则的创树,为具体问题的讨论与解决首先奠定法理基础,并使整个交涉立于主动地位。这显示了顾维钧杰出的外交智慧和重视国际法应用的外交特点。之后继续开展的中苏、中比修约等一系列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更集中体现了顾维钧法律废约和外交自主的思想。顾维钧是经由外交途径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首创者,是在这一历史进程的初期阶段的一位主要开拓者。不平等条约废除,中国主权意义上的外交乃得以确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诗学研究
    文学的日常性品格--文学理论的一种新关怀
    黄裳裳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122-128. 
    摘要 ( 183 )   PDF(pc)(237KB) ( 170 )   收藏
    文学从呈示至境意象以及叙述中心意识形态话语的"集体文本"中挣脱出来,面向人类包罗万象的日常生活世界,日常叙事展现人间万象蕴藏着的意义。也只有在现代社会里,日常叙事才能以前所未有、丰富独特的美学经验聚合为文学的日常性。对此的思索和建构正成为文学理论的一种新关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网络传播对文学的影响
    赵炎秋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129-133. 
    摘要 ( 267 )   PDF(pc)(145KB) ( 244 )   收藏
    文学传播对于文学活动有重要影响,网络传播是文学传播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对于文学的影响也必将是巨大的。与书籍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将具有以下特点:文学形式将会更加丰富多彩,品类构成将会发生巨大变化;文学形态将发生变化,形象构建在以语言为主的同时,还会采用音、像等手段;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也将发生相应改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文学与文化
    刘勰在骈文创作上的杰出成就
    于景祥, 陆雅慧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134-139. 
    摘要 ( 358 )   PDF(pc)(274KB) ( 305 )   收藏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表现出杰出的对偶、用典、协韵、词采艺术已成就自然流畅、融会贯通的至境,其析事议理精论细辩,意无不达,更是拓展了骈文文体的艺术空间与功能。《文心雕龙》不仅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更是中国骈文史上的皇皇巨著,其艺术水准在当时少有匹敌,也是后世难以企及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诗经》、汉乐府弃妇诗发微
    杨抱朴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140-143. 
    摘要 ( 314 )   PDF(pc)(168KB) ( 612 )   收藏
    《诗经》、汉乐府中有一些以弃妇为题材的作品,通常称之为弃妇诗。弃妇被休弃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男子的喜新厌旧和女子没有子嗣。而造成弃妇悲剧的根源则在于男权文化背景下的男尊女卑、夫妻地位不平等以及传宗接代思想等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中国文学
    论鲁迅诗学--"鲁迅`艺术世界'之构造"研究之一
    彭定安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144-149. 
    摘要 ( 151 )   PDF(pc)(163KB) ( 362 )   收藏
    鲁迅通过文学文本创造了一个"鲁迅式`艺术世界'",呈现出一种理论构造,形成了特殊质地的"鲁迅诗学"。鲁迅学对鲁迅艺术世界--鲁迅诗学的研究包括:"`鲁迅艺术世界'的外在--外显世界"研究;"鲁迅`艺术世界'的接受世界"研究;鲁迅艺术世界的语言--文化研究;鲁迅艺术世界的生产方式研究;鲁迅艺术世界的内在世界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逐渐衰弱的话语--20世纪中国保守主义文学思潮一瞥
    王攸欣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150-152. 
    摘要 ( 163 )   PDF(pc)(98KB) ( 182 )   收藏
    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保守主义因其与激进主义的对抗而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注意;20世纪中国的保守主义者大都由于特定的文化情势,试图激发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而提出他们的保守主义文化观念;20世纪的保守主义文学思潮对于文学创作并没有太大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随笔
    《金瓶梅》《笑笑录》之异问
    傅憎享, 孙炜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153-154. 
    摘要 ( 165 )   PDF(pc)(81KB) ( 4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海书镜
    信得贴切达得恰当--杨绛新作柏拉图《斐多》篇的翻译艺术
    张联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155-156. 
    摘要 ( 198 )   PDF(pc)(167KB) ( 4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家美学的寻踪--读《老庄美学新论》
    许宁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4):  157-157. 
    摘要 ( 141 )   PDF(pc)(38KB) ( 1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