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00-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本刊专稿
    新世纪地方社会科学发展的路径与标识
    赵子祥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4-7. 
    摘要 ( 92 )   PDF(pc)(130KB) ( 148 )   收藏
    21世纪地方社会科学院的职能定位应突出应用研究,突出地方特色,突出学术中心地位;形成以科研为中心,以调研、咨询、规划、专业服务为基本功能,以理论宣传、教育培训、智力开发、出版发行、创收经营、物业管理为配套门类的体系;树立新标识,探索出一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方社科院发展的新路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邓小平理论研究
    论青年领导干部的三种境界--学习邓小平关于青年干部的论述
    白玮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8-11. 
    摘要 ( 145 )   PDF(pc)(119KB) ( 247 )   收藏
    新时期青年领导干部,要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必须扎扎实实地搞好三种境界的培养,即:深层次的理论修养;敏锐开阔的知识眼界;博大宽广的政治胸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研究
    知识与智慧:现代文明中的二律背反
    卢风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12-17. 
    摘要 ( 156 )   PDF(pc)(180KB) ( 401 )   收藏
    知识是关于具体事物的认识,关乎工具合理性,智慧则是人对世界和人生博大圆融的理解,关乎价值合理性。今日种种全球性危机,反映出现代人知识有余而智慧不足,重经济、科技而轻视人文、信仰,重工具理性而轻视价值理性,重智巧、谋略而不重德性、品格……这种种二元对立使现代人虽有强大力量却不能正确运用,使人类面临自我毁灭的危险。现代文明急需拥有与强大知识相当的高超智慧,它们是确保人类文明安然生存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马克思"制度变迁"思想的现代意识--兼论马克思"制度哲学"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杨俊一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18-24. 
    摘要 ( 113 )   PDF(pc)(194KB) ( 241 )   收藏
    马克思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包含着历史的、社会的以及人学的理解。在此意义上,马克思把制度理解为个人交往的历史的产物,把制度变迁理解为经济制度、社会制度以及人的存在和发展制度的互动变迁。马克思通过对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揭示了人类社会三种所有制度的存在形式:原始个人所有制--异己所有制--社会个人所有制。由是,马克思制度变迁的基本思想为:生产力要素、生产关系要素以及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形态的变迁,其核心是重建"社会个人所有制"。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的构想与现行"教科书"关于共产主义公有制不同。这一构想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具有重要的制度哲学和唯物史观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体性批判
    严春友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25-29. 
    摘要 ( 196 )   PDF(pc)(138KB) ( 333 )   收藏
    主体性观念是近代以来人类文化的基础性思想,既导致了人类的进步,也导致了甚多恶果。主体性有其限度,人类不可滥用主体性,因为仅在人的有限的认识领域内,人才是主体,自然才是客体。人不可能是宇宙的主体,也不是社会或自身的主体。自然本身才是真正的主体,而人只是其一部分。人类如果不善待自然,自然也就不会善待人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实践唯物主义诠释
    刘曙光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30-34. 
    摘要 ( 407 )   PDF(pc)(142KB) ( 366 )   收藏
    "社会历史过程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和"人的活动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这是两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都有较大的出入。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活动,认为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活动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活动不仅是人的活动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类特征,而且也是现实的人的本质和特性。"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只是人的活动的一种理想状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学研究
    贫困地区个体职业教育及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凤城和龙胜为例
    陆杰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35-38. 
    摘要 ( 105 )   PDF(pc)(125KB) ( 179 )   收藏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改变现实中国教育不能适应社会劳动力素质和结构的有效措施。目前许多贫困地区在制定扶贫开发的具体措施上,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对缓解贫困的积极作用。凤城和龙胜的职业教育实践,证明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是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适当的学校正规教育是进行职业教育的必要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有关问题
    王淑芹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39-44. 
    摘要 ( 764 )   PDF(pc)(180KB) ( 638 )   收藏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对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不曾置疑,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受到了挑战。因此,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就必须涉及其存在的客观基础、客观必要性以及理论认知问题,这是与当前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密切相关的三个研究论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辽宁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思考
    刘晓南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45-49. 
    摘要 ( 156 )   PDF(pc)(157KB) ( 149 )   收藏
    辽宁省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再就业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必须加大劳动预备制度实施的力度,推进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步伐,不断深化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以劳动力市场为基础的就业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论公民在刑事诉讼中的沉默权
    曲宁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50-51. 
    摘要 ( 128 )   PDF(pc)(66KB) ( 385 )   收藏
    沉默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实体权与程序权的统一,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赋予公民沉默权,不仅是保护司法公正的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改造国有经济微观基础的新思路
    郭先登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52-56. 
    摘要 ( 123 )   PDF(pc)(141KB) ( 132 )   收藏
    国有经济的微观基础不是单体国企而是整体国企,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要着眼于整体而不是个体;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必须对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进行革命性改造,积极推行产权层次制度的改造;建立资本多元化的产权制度,承认企业法人所有权的产权制度的建立;完成国有经济微观基础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必须对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再构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研究
    关于通货紧缩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张湛彬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57-62. 
    摘要 ( 189 )   PDF(pc)(174KB) ( 257 )   收藏
    从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实际上已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紧缩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宏观调控政策的后遗症外,也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市场竞争加剧、人们的支出预期增大等问题影响人们消费有关。为了摆脱这种状况,必须要实施积极进取的货币政策,促进民间投资及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升人们支出预期信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偏离与企业效率
    刘大可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63-68. 
    摘要 ( 278 )   PDF(pc)(169KB) ( 749 )   收藏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效率最大化要求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对应。企业在追求效率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条"两权"不断对应的轨迹。然而,从企业制度的变迁中发现,现实中的企业不仅没有向"两权"逐步对应的方向发展,反而出现了"两权"逐步偏离的趋势。经理建立良好的市场声誉的必要性、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人力资本价值的提高等因素的存在,决定了这种趋势有其合理的经济根源,从而证明了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并非必然要求"两权"对应的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投资与证券研究
    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及中国股票市场的相关问题
    欧阳红兵, 熊彩云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69-73. 
    摘要 ( 175 )   PDF(pc)(158KB) ( 782 )   收藏
    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自成体系并蓬勃发展,其重要性在于其对证券市场的四个基本属性有着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只是短期的,其长期的影响来自于指导市场运转的金融调控机制及基本经济要素。中国股票市场已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础设施,但在其微观结构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理论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去深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论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周广英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74-76. 
    摘要 ( 150 )   PDF(pc)(96KB) ( 143 )   收藏
    我国的科技投入资金主要靠政府拨款和有限的银行科技贷款,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建立起风险投资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为此,需要为风险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合法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完善风险投资企业产权激励机制。如此,在中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风险投资市场将指日可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创业投资的发展趋势
    赵慧娥, 牛玉萍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77-78. 
    摘要 ( 150 )   PDF(pc)(72KB) ( 163 )   收藏
    创业投资在目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从创业投资的发展状况看,存在几个明显的趋势,即信息产业成为创业投资的热点,创业资金来源多元化,创业资本投资方式证券化以及创业投资激励措施法律化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经济研究
    "十五"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条件分析
    张天维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79-82. 
    摘要 ( 93 )   PDF(pc)(124KB) ( 118 )   收藏
    第十个五年计划对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要确保"十五"战略的实施,应从国际环境、需求和市场条件、人口和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的资金和技术条件、体制和社会条件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找寻应获取的机遇,观察将面临的挑战。结合辽宁省自身条件和改革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性,应重点解决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进步、进一步搞好国企、提高政府效能等重大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郝锡铜, 赵延波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83-87. 
    摘要 ( 117 )   PDF(pc)(154KB) ( 217 )   收藏
    辽宁粮食仓储设施现状与粮食生产、流通发展需要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仓容总体不足、永久性仓容短缺、设施陈旧、技术落后、仓储库点分布不合理等许多方面。改善这种状况的主要政策措施,一是使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与粮食流通企业改革同步进行;二是开拓粮食仓储产业化经营的新途径;三是调动多方积极性,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增强省级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完善存储和调控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史新论
    金代京、都制度探析
    程妮娜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88-93. 
    摘要 ( 205 )   PDF(pc)(170KB) ( 436 )   收藏
    金代京、都制度,最初是在照搬其他民族制度的基础上,融入女真民族传统的政治特征而形成的。在金朝不同的社会制度发展阶段上,京、都制度不断调整、变革,在女真统治集团对国内各地各民族的种族统治的运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金代京、都制度承辽、宋,启元、明、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保甲制度探论
    王晓琳, 吴吉远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94-100. 
    摘要 ( 284 )   PDF(pc)(253KB) ( 970 )   收藏
    清代县以下乡村基层组织经历了由承袭明代的里甲制向保甲制的转变。保甲组织领导人的职务认充、更换及保举、辞退等,必须经过不同的审察程序,办理各种替换手续,方可完成。清代保甲组织职微任重,承担着繁杂的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维持乡村地方社会治安及催征地方钱粮等行政公务。它大大突破了历代相类组织传统职能,是州县官职责的延伸和具体化,清廷统治乡村、强化集权的有力工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世史坛
    清代后期传统民族意识的嬗变
    严亚明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101-106. 
    摘要 ( 138 )   PDF(pc)(182KB) ( 252 )   收藏
    19世纪下半叶,随着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传统民族意识应运而生,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凸现出来,呈现出复古闭锁型、保守传统型、自省开放型三种不同的演变形态。民族意识总的发展方向是由盲目仇外、虚骄自傲到效法西方、反思自身,逐步摆脱了华夏中心观、夷夏之辨的束缚,民族心态渐趋理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北伐时期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
    于永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107-111. 
    摘要 ( 264 )   PDF(pc)(148KB) ( 359 )   收藏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鉴于日本同英美的矛盾、日本在华势力分布特点和日本对华政策特点,受苏联革命外交战略的影响,实施了接近日本、联络日本的对日政策。这一政策也是北伐前单独对英政策的继续和发展。在北伐开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起到了牵制英国武装干涉中国革命的作用。但也为蒋介石与日本的妥协活动提供了机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诗学研究
    文学研究的自在、他在、实在--中国20世纪文学研究基本范式的描述与批判
    张政文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112-117. 
    摘要 ( 152 )   PDF(pc)(174KB) ( 198 )   收藏
    百年来文学领域中层出不穷的各种理念、方法可归纳为20世纪中国三种不同的文学研究基本范式:自在,他在,实在。自在范式刻意找回文学事实,描述文学事实,建立文学知识体系,但漠视文学研究的历史性、主体性。他在范式追求在社会文化、思想逻辑中找寻文学背后之因,却忽略了文学研究的文学本位和个体性。实在范式建构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的对象性关系,突出研究的个体判读与经验判断,但其研究的真理性、有效性难以普遍确立。21世纪中国的文学基本研究范式应是对20世纪三种文学研究基本范式的扬弃、超越和融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艺批评的缺失与回归
    赵慧平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118-122. 
    摘要 ( 163 )   PDF(pc)(146KB) ( 271 )   收藏
    批评活动只是社会全部文艺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具有超出其他活动的优势;文艺批评是一种个人行为,批评者与作者的地位是平等的相互交流的关系;批评本身的权威是极其有限的,人们对文艺批评采取了超值期待的态度,事实上文艺批评无法承担改变文坛多元状态的任务;真正实现对文艺批评的预期,使之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效能,其间存在着相当的距离;当前文艺批评的主流并没有缺席,正按照艺术的规律发挥着积极作用,所谓"缺席",正是社会进步、文艺批评正确回归的表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赛伯空间中当代文学艺术的命运
    陈定家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123-128. 
    摘要 ( 107 )   PDF(pc)(177KB) ( 302 )   收藏
    在赛伯空间里,文化的时间性与空间性得到完美的结合,电子媒介系统对复合符号体系的启用融合了能指与所指,也剧烈地改变了传统的艺术生产形态,从而创立新的文化文艺形式。赛伯文化从艺术操作层面不可抗拒地渗入艺术生产的观念层面,而更深刻的则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文学与文化
    20世纪辽金文学宏观研究述论
    刘达科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129-135. 
    摘要 ( 145 )   PDF(pc)(208KB) ( 321 )   收藏
    20世纪前80年间的辽金文学研究,对辽金文学发展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理论问题以及对其地位、影响的评价,虽偶有提及,但大多失之疏简、肤浅,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把握也并非完全准确、允当。直到后20年,学人们才开始自觉地从宏观角度探索和总结辽金文学的规律,力图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升华到更高的层次。有关著述致力于整合、再现辽金文学的总体风貌,对辽金文学的流变脉络作高屋建瓴式的描述,以期探求辽金文学的独特性质、审美价值和历史地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不知而不愠"新诠--兼论"知"不可训为"举用"
    杨树森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136-141. 
    摘要 ( 138 )   PDF(pc)(194KB) ( 110 )   收藏
    杨伯峻先生将"人不知而不愠"译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同时又说"这种译法我嫌牵强"。近有学者撰文从语境学角度论证"人不知"的"知"不能训为"了解",而应训为"举用",此说更为不妥。而从语义关系、内部语境、外部语境三个层次论证"知",则不能训为"举用",并且"人不知而不愠",既不是孔子感叹的自己不被重用,也不是自己的学识才能不被人们了解,而是自己克己复礼、以礼治国的政治理想不被别人理解赞同。因此,建议将全句翻译为"人们不理解我,我也不懊恼,这不也算是一个君子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笔谈
    寻找真实的历史感觉
    宋剑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142-144. 
    摘要 ( 128 )   PDF(pc)(98KB) ( 158 )   收藏
    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应将中国现代文学纳入世界现代文学的宏观体系中作整体考察,以真实揭示其发展运动的原本历史面貌;消解以往意识形态方面的主流意识,以呈示其全部历史过程;提倡充满科学精神的个性化写作,在独立地思考、判断及写作的前提下,寻找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感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心态与价值认定:述史结构模式的调整与创新
    逄增玉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145-147. 
    摘要 ( 92 )   PDF(pc)(94KB) ( 267 )   收藏
    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应充分认识和肯定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大贡献和相应成就,排除"自贬"心态和"窄化"倾向,实事求是地对现代文学进行文化价值、艺术诗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研究,呈显现代作家面对与古代迥异的变化了的世界时,在新的世界观、时空观、价值观引导下具有的对世界新的感知方式和艺术表现以及由此产生并形成的新的诗学美学原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民写作中心的省察与突破
    谭桂林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148-151. 
    摘要 ( 119 )   PDF(pc)(123KB) ( 130 )   收藏
    农民写作中心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编写的基本原则,将农民形象定型化、将农民道德虚拟化、将农民言说方式视为文学性的言说方式成为文学史叙事的基本话语模式,这为文学史的认知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只有站在时代思想的高度反思现代文学史的编撰历史与现实,解构这一中心原则,才能将新世纪中文学史的编撰真正从政治意识形态中解脱出来,构成一种多元开放的格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海书镜
    近年来文学史新著的成就与问题
    孟凌君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152-153. 
    摘要 ( 104 )   PDF(pc)(62KB) ( 1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评《邓小平的干部观》
    陈力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154-155. 
    摘要 ( 118 )   PDF(pc)(56KB) ( 170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千年家族的辉煌--读《孔子家族全书》
    柳海松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3):  156-157. 
    摘要 ( 128 )   PDF(pc)(61KB) ( 20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