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00-03-15 上一期    下一期
    哲学研究
    唯物主义的五种形态辨析
    吴炜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4-8. 
    摘要 ( 263 )   PDF(pc)(148KB) ( 357 )   收藏
    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是现行哲学教科书对唯物主义的一般界定。但这种界定其实可做多种解释和理解,其中一些解释或理解与我们应当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相距甚远。对这种界定至少可做五种理解,即可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至少存在五种形态。对这五种形态的唯物主义进行严格的辨析,对于我们准确、一致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的普遍关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万光侠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9-14. 
    摘要 ( 176 )   PDF(pc)(163KB) ( 195 )   收藏
    传统发展观的根本缺陷在于人的失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旨归和最终价值目标在于人的发展,以人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蕴涵着人文价值的重塑,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普遍关怀的新理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灵感思维与顿悟思维之比较
    方玮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15-19. 
    摘要 ( 333 )   PDF(pc)(158KB) ( 472 )   收藏
    灵感思维与顿悟思维都是非理性思维形式,二者在发生作用时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和较多的共同性。深入剖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剥除顿悟思维的神秘外衣,突出灵感思维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日益显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识起点问题及图式论研究
    倪钢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20-26. 
    摘要 ( 139 )   PDF(pc)(200KB) ( 234 )   收藏
    认识起点问题在中西方哲学史中有过细致的研究。一般认为,对认识起点问题的解决有感觉论、心灵本体论、天赋论、怀疑论以及神秘主义几种方案,这些方案均有片面性。认识图式理论作为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识模式,以综合和概括的形式回答了认识起点问题,克服了已有方案的片面性,为深化认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范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赫拉克利特哲学性质论辨
    余德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27-28. 
    摘要 ( 177 )   PDF(pc)(75KB) ( 141 )   收藏
    在赫拉克利特哲学中,"活生生的火"是指物质性的"火",是永恒运动变化的;赫氏有时把"火"看成"灵魂",只是借用当时人们熟悉的概念以表达自己的新思想而已;"逻各斯"与"火"作为本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逻各斯"是"变化"的抽象形式,而"火"则是"变化"的实在表现。因此,赫氏哲学应属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而不是二元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学研究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素质建设
    尚九玉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29-34. 
    摘要 ( 149 )   PDF(pc)(167KB) ( 360 )   收藏
    国民素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当代中国的国民素质建设应当定位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上,包括塑造国民精神、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基本内容,这主要要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种途径来进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当前老年人口生存状况的思考
    徐海燕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35-37. 
    摘要 ( 154 )   PDF(pc)(88KB) ( 151 )   收藏
    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各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养老方式和老年社会问题,成为社会学研究中必须给予充分关注的三个方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论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
    冯昀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38-41. 
    摘要 ( 180 )   PDF(pc)(119KB) ( 150 )   收藏
    1999年10月1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吸收借鉴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立法经验,确立了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对防范合同风险、维护交易安全、更好地保护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与旧合同法相比更科学,更具有操作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国企改革两大难题:解除历史负担与清晰产权
    魏杰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42-45. 
    摘要 ( 155 )   PDF(pc)(119KB) ( 124 )   收藏
    通过变现国有资产来筹集资金,解决国企改革的一个主要难题--国企历史负担问题,主要涉及非上市公司国有资产出售价格的确定,资产的有价证券化及资本市场的完善问题;国企改革的另一大难题--产权清晰,应该是法律与经济运行过程中双重意义上的清晰。产权清晰的对象及其实现途径都是目前亟待明确及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国有企业脱困与文化运营
    张桂芳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46-50. 
    摘要 ( 111 )   PDF(pc)(150KB) ( 165 )   收藏
    辽宁国有企业脱困虽取得明显成效,但亟待向纵深发展,否则容易导致脱困的逆转。辽宁国有企业难以脱困除制度、技术、资金方面的原因外,文化症因更不可忽视。而作为文化力的表现--导向力、凝聚力、激励力已成为国有企业脱困的内驱力。因此,辽宁国有企业要从根本上脱困,必须实行新的企业运作模式--文化运营,即文化观念运营、品牌运营和形象运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研究
    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政策选择还是经济转型
    江晓薇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51-56. 
    摘要 ( 192 )   PDF(pc)(174KB) ( 163 )   收藏
    我国90年代末期经济运行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是经济内在因素变化导致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结果,宏观经济政策只是加速了这一转变的实现。这意味着依赖于总量扩张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已不复存在,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应该是在结构调整中捕捉新的发展机会。为此,与经济发展转型期相适应的发展战略政策应该是:(1)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2)实行高效农业发展战略;(3)采取有选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以此来保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工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从农村市场读出来的思想
    张锐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57-62. 
    摘要 ( 88 )   PDF(pc)(172KB) ( 177 )   收藏
    中国工业产品的需求面临着过剩经济,国内外市场竞争以及出口等多重约束,农村将成为工业产品的重要市场。工业产品必须面向农村、面对农民进行有效地结构性调整,即耐用消费品由城市内的过渡竞争走向市场细分化分工;农用生产资料转向重点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建筑材料应适时开发新的适宜产品。同时要在政策体系、制度创新方面为工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创造条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竞争优势途径探析
    吴长煜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63-66. 
    摘要 ( 166 )   PDF(pc)(119KB) ( 477 )   收藏
    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第一步应对自己所处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以确定企业竞争的方向;企业要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必须要在企业价值活动中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应依靠其价值链的纵向联系及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实施企业联盟战略,共创竞争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导向与措施
    李文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67-70. 
    摘要 ( 109 )   PDF(pc)(123KB) ( 132 )   收藏
    经济结构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不进行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就没有上升的空间,就支撑不了较高的速度。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结构调整需要在宏观上统一规划,给予政策支持和必要的资金、技术投入。针对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种种表现,还应采取以市场定产业和产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大企业和大集团战略等措施,以此达到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目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城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及其转变
    朱力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71-73. 
    摘要 ( 143 )   PDF(pc)(88KB) ( 195 )   收藏
    当前城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应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从组织微观经济活动转向组织中观经济管理,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为主转向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同时结合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世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
    于治贤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74-78. 
    摘要 ( 188 )   PDF(pc)(152KB) ( 536 )   收藏
    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同世界性的改革开放浪潮、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世界各国经济体制趋同、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融合在一起。产业转移呈现多层次性。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将对国际分工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和主要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经济研究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辽宁工农业影响分析
    王宝民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79-84. 
    摘要 ( 124 )   PDF(pc)(177KB) ( 278 )   收藏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辽宁经济具有正负两方面影响。在工业领域,轻工、工艺、食品、家用电器、钢铁等产业将会获得开辟新市场的机遇,其中某些行业有可能逐步走出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初级阶段;对纺织工业的影响利大于弊;化学工业将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汽车工业主要是轿车工业是受冲击最大的产业;高科技产业市场将出现严峻的竞争局面。在农业领域,玉米产业在受到较大冲击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发展机遇;对大豆的影响不大;肉类及水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关税下调后会削弱对虾的贸易竞争力;水果生产需要改良品种,提高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史学理论研究
    论历史学精神
    焦润明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85-91. 
    摘要 ( 183 )   PDF(pc)(193KB) ( 365 )   收藏
    历史学是一门以传承人类文化和民族传统为使命,并以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关怀人类社会进步为取向的人文学科。因而,其学科精神也与之相适应。历史学精神主要包括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求真精神、探究社会治乱规律的理性精神、学科方法上的兼容精神、品评历史人物的褒贬精神、记录人类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传承精神、培植民族凝聚力的聚合精神、与文明共进的时代精神、关怀社会生态的人文精神、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的尚智精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史新论
    孔子义利观再认识
    傅允生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92-97. 
    摘要 ( 275 )   PDF(pc)(170KB) ( 509 )   收藏
    义利观是孔子经济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倡"见利思义",又主张"义以生利",义与利统一于礼。就人们对于利的追求而言,合于礼则义,反之则否。义与利的辩证统一是孔子义利观的基本特征。孔子强调"见利思义",提倡"义以生利",其目的在于调节社会分配关系。其历史影响,于经济政策上要求"见利思义",以惠养民;在人格理想上要求君子求义,"义以生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岳飞、文天祥的人生悲剧
    江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98-103. 
    摘要 ( 232 )   PDF(pc)(170KB) ( 623 )   收藏
    岳飞和文天祥是南宋时期品格高尚、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但他们的人生却是悲剧性的。造成这种人生悲剧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宋代理学的绝对化和皇权与国家利益的断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盛氏《皇朝经世文续编》纂辑探考
    尚小明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104-109. 
    摘要 ( 174 )   PDF(pc)(179KB) ( 459 )   收藏
    盛氏《皇朝经世文续编》的主要纂辑者并不是盛康、盛宣怀父子,而是缪荃孙;负责删定、增补与校勘者则是汪洵。"盛编"的纂辑、刻成时间也不同于一般所说,盛氏父子在序言中将基本成书时间说成经始时间,这样就掩盖了缪氏纂辑之功。从内容看,"盛编"纂辑时曾参考过其他几种《续编》。与略早刊行的葛士浚《皇朝经世文续编》相比,"盛编"编辑思想稍稍落后,不如"葛编"更能反映时势变化,但它校勘严谨过于"葛编",保存了许多史料,因而同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
    满族生活性文化特征探论
    张雷军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110-114. 
    摘要 ( 207 )   PDF(pc)(147KB) ( 230 )   收藏
    满族生活性文化是完整的系统,在这个有机体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不是均衡分配的,具体的充满活力和个性的事象组成了满族生活性文化的普遍性和共同性;这种生活性文化在不断演变过程中,显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关联性的特征;同时,满族各个群体特定的地域自然条件和特定的社会需求差异决定了满族生活性文化的地缘性和群体差异性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百年史热点
    关于东北抗日联军后期斗争几个问题的探讨
    王连捷, 王惠宇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115-120. 
    摘要 ( 278 )   PDF(pc)(173KB) ( 746 )   收藏
    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抗战中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初创期、鼎盛期和后期。在东北抗联后期斗争史上,关于抗联越境的必要性与"战略转移"的提法、抗联是否仍然坚持东北抗日战争、抗联进入前苏联境内后党的领导及抗联在解放东北的斗争中的历史贡献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以助于对抗联历史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与评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诗学研究
    中国文论的建设与超越
    顾祖钊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121-125. 
    摘要 ( 101 )   PDF(pc)(144KB) ( 201 )   收藏
    中国文论界对国内外文论资料、思想资源的占有空前丰富,近百年来养成的辩证思维方式以及世界性、开放性理论视角,使其具有兼收并蓄、多元交汇的思维取向和批判地继承人类一切优秀理论遗产的气度。中国文论应定位于马克思"世界文学"的学术立场,融通中国古代文论精华与西方文论成果,从而走向建设与超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庄的美的形态论
    王向峰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126-132. 
    摘要 ( 120 )   PDF(pc)(204KB) ( 270 )   收藏
    老庄美学是其哲学理论的延伸,美的形态与道的形态是一致的,体现为本质的无形或象罔,外显为自然朴拙,而表现出"神妙"的特性,呈显人自身体道后非常性的心神力量,即一种更具主体内在意义的至高主宰性及其外化的难以辨析状态。它以至大无形的道为据,以主客两忘为极致,故而道之美是不美之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文学与文化
    名辩学派与先秦诗文的嬗变
    徐桂秋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133-136. 
    摘要 ( 149 )   PDF(pc)(118KB) ( 230 )   收藏
    名辩学派所倡导的论辩风、论辩术影响了先秦哲理散文文体、结构及风格的变革,推动了哲理诗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论辩术的精益求精又促成战国时期寓言文学的兴起。由名辩学派在先秦诗文嬗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出其对先秦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岑参在封常清幕的处境、职责看其诗歌战报式特点
    吴相洲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137-141. 
    摘要 ( 166 )   PDF(pc)(150KB) ( 239 )   收藏
    岑参的边塞诗创作别开生面,真实生动地反映西域的生活和战争。特别是他的一些有关战事的诗,具体地记述军队行动的全过程,类似于军情文书、战地捷报,是岑参边塞诗中最有特色的篇章。而岑参与封常清之间知遇加知己的关系,特别他判官的职责,是使他写出这样战报式诗作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金元文学:民族融合的结晶
    周惠泉, 孙黎, 周晖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142-147. 
    摘要 ( 229 )   PDF(pc)(181KB) ( 445 )   收藏
    辽金元时期,民族迁徙与交流空前活跃,带动了文学交流的迅速推进。中国文学经历了一个整合嬗变的过程。文学格局发生了重大变更,传统样式继续发展,新兴文学样式崛起,尤其是通俗化、大众化的趋势成为文学发展的重要流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京派小说家的文化心理结构
    文学武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148-152. 
    摘要 ( 142 )   PDF(pc)(151KB) ( 165 )   收藏
    正统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京派小说家在心灵深处与传统文化产生了浓烈的依恋情感;中国文化的内倾性格导致了京派小说家中庸、和谐、节制的文化心态,形成了"入世"和"出世"既对立又统一的文化性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海书镜
    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成果--略评《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梁伟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153-153. 
    摘要 ( 113 )   PDF(pc)(40KB) ( 1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形而上的呼唤--读陆杰荣博士的《哲学境界》
    孙宇鹏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154-156. 
    摘要 ( 103 )   PDF(pc)(85KB) ( 1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满族崛起中的女性》略评
    李又宁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2):  157-157. 
    摘要 ( 119 )   PDF(pc)(33KB) ( 2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