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6 ›› Issue (6): 167-173.

• 文学史研究新视界 • 上一篇    下一篇

清初文学批评语境下张英的文学观——以《御选古文渊鉴》为中心

章建文   

  • 出版日期:2016-11-15 发布日期:2018-07-26
  • 作者简介:章建文,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安徽 池州 247000)。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ZW076)

  • Online:2016-11-15 Published:2018-07-26

摘要: 从选本批评的角度看,《御选古文渊鉴》是康熙与诸臣构建起来的文学批评国家话语体系。《御选古文渊鉴》收录的张英评语,也构建了由价值观、通变观和审美观组成的批评体系,尤其于儒者共性的道德追求中,于具体的创作过程中,释放生命的能量,张扬主体个性特色的形态之美、意态之美与生命之美。张英的个人话语一方面与国家话语有基本的一致性,印证、诠释、细化与落实了文学批评国家话语的基本价值标准与要求,另一方面又有着由宗经尚用的价值观、承变相生的通变观与气韵有余的审美观构成的较为系统的个人话语体系。张英的评语既凸显了其与康熙、先贤与诸臣的话语的不同,又在与国家话语互动、互补、互证与互融中实现了个人话语与国家话语的互换与共生,成为国家话语体系的有机成分。这体现出国家话语的构建具有非常明显的间性特征,正是这种间性实现了国家话语一致性与丰富性的统一。

关键词: 张英, 《御选古文渊鉴》, 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 

  • I206.2

〔1〕玄烨、徐乾学等:《御选古文渊鉴》,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1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页。
〔2〕〔5〕徐乾学:《憺园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710、710-711页。
〔3〕〔7〕〔8〕〔9〕〔12〕〔13〕张英:《张英全书》上册,江小角、杨怀志点校,合肥:黄山书社,2013年,第388、305、331、297、308-309、534页。
〔4〕韩菼:《有怀堂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 :《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4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65页。
〔6〕玄烨:《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9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96页。
〔10〕方以智:《通雅》,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第46页。
〔11〕玄烨、徐乾学等:《御选古文渊鉴》,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1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07页。
〔14〕方东树:《昭昧詹言》,汪绍楹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29页。
〔15〕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556页。
〔16〕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70页。
[1] 于景祥. 王文濡的骈文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72-178.
[2] 王锺陵. 《庄子·大宗师》“真人三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48-160.
[3] 胡胜. 《西游记》与全真教关系辨说——以“车迟斗圣”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1-166.
[4] 杜桂萍,马丽敏. 经学思维与俞樾戏曲创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90-199.
[5] 王颖. 论《老学庵笔记》的小说学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08-212.
[6] 周淑婷. 金圣叹“奇绝”审美范式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8-221.
[7] 李建国. 论陶渊明对太康繁缛文风的接受与疏离——兼论陶渊明的美学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02-217.
[8] 祁志祥. 清代词论的“尊体”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44-153.
[9] 赵毓龙,胡胜. 因循与重构:《昇平宝筏》对西游故事的改造——以“黄袍郎”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54-158.
[10] 郭世轩. 崇文·尚清·真美——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及其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59-162.
[11] 丁建定,任志强.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法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39-44.
[12] 殷学国. 鲧的变形:中国古代天灾救济叙事观念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71-176.
[13] 胡建次. 清以降词集序跋对婉约与豪放之宗的消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77-181.
[14] 魏洪洲. 陈、白二氏《九宫谱》《十三调谱》考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89-197.
[15] 王洪军. “西狩获麟”的三重叙事及其思想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98-20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 -41 .
[4]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5]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6]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 -65 .
[7]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 -72 .
[8]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 -78 .
[9]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 -86 .
[10]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