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7 ›› Issue (4): 63-69.

• 中国模式之经验与想象 • 上一篇    下一篇

中俄社会转型模式比较研究与"中国经验"分析

赵定东   

  1.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 收稿日期:2007-06-10 出版日期:2007-07-15 发布日期:2018-11-15
  • 作者简介:赵定东(1971-),男,湖北当阳人,社会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主要从事发展社会学研究。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CSH009)

  • Received:2007-06-10 Online:2007-07-15 Published:2018-11-15

摘要: 对1980 年代以来中国与俄罗斯社会转型模式的比较, 旨在追寻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俄罗斯" 突变性" 社会转型模式生成依据在于其特殊的历史传统、社会基础及经济制约所导致的利益转移的公开化而凸显的国家、社会、个人利益关系的协调失效。在形式上表现为体制的急速转变而导致政体的非连续性、社会结构的转型而导致的社会严重分化以及国家社会与个人关系的改变而导致的利益矛盾外显化。在实质上是其发展道路上的" 西化" 与治理体制的" 东方化" 矛盾即历史上固有的发展路径间断性、跳跃性轨迹的真实表达。与俄罗斯不同, 中国的特点是避免利益矛盾激化, 利益转移比较隐蔽, 因此利益再分配格局中的不公平现象不很凸显。" 中国经验" 宏观表现形式为四点:利益动机的普遍认可;普世性理论的放弃和灵活的制度创新;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连接和有机结合和利益分化与整合的同步进行。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社会转型模式, 利益关系, "中国经验"

中图分类号: 

  • C911

〔1〕AB彼得罗夫.俄罗斯公民社会形成道路上的经济障碍〔A〕.俞可平.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 .22-33 .
〔2〕田春生.论俄罗斯新制度安排及其特点〔J〕.俄罗斯研究, 2006 ,(2).
〔3〕刘平.新二元社会与中国社会转型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 2007 ,(1).
〔4〕〔7〕〔8〕舒亚库珀雷默.北京共识〔A〕.黄平, 崔之元.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2, 7 , 12-13 .
〔5〕俞可平.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 北京共识" 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对话〔A〕.黄平, 崔之元.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198-200 .
〔6〕约翰威廉姆森.华盛顿共识简史〔A〕.黄平, 崔之元.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63 .
[1] 陈海懿.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查团代表选定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177-186.
[2] 张可云 李晨. 新中国70年行政区划调整的历程、特征与展望[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18-128.
[3] 刘云亮.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优化营商环境的法律途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89-194.
[4] 晏 辉. 中国形态的现代性:事实与价值的双重逻辑——价值哲学的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2-22.
[5] 齐春风. 中国近代民众运动史研究中的视角、立场与政治纠葛[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77-185.
[6] 张福运. 抗战后期延安文艺工作者“下乡”运动再认识——社会革命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86-194.
[7] 严海建. 统一战线与青年运动:一二·九运动前后中共在北平私立中国学院的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204-212.
[8] 韩喜平, 朱翠明. 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5-9.
[9] 何虎生, 闫书华.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研究评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53-58.
[10] 董红亚. 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模式的运行框架及趋势前瞻[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07-114.
[11] 王立胜, 郭冠清.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1-18.
[12] 程美东. 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29-38.
[13] 刘民权, 王曲. 国际互救型医疗卫生体系及中国未来的卫生援外方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75-183.
[14] 张皓. 宋庆龄为新中国诞生所作的贡献[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35-146.
[15] 卓今. 中国阐释学理论资源整理及现代性转换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79-19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