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必然产物, 是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 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应依托自然资源, 结合农业生产条件, 优化农业生产的政策, 金融发展等环境,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提高农业产业化成效。
中图分类号: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新华网, 2006-02-21 .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10 .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EB/ OL〕.中税网, 2003-10-01 .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经司, 中国国际统称咨询公司,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产业发展研究所.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农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R〕.2006 ,8 . 〔5〕陈柳钦.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研究〔J〕.中国改革论坛, 2005(5). 〔6〕王雪梅.产业兴农民富--黑龙江省政协常委委员就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言献策〔N〕.黑龙江日报, 2005-12-26 . |
[1] | 王曙光,呼倩. 中国农垦体制改革目标设定与路径选择研究——基于双重功能结构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41-152. |
[2] | 李政,杨思莹. 东北地区潜在红利开发与系统性振兴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67-77. |
[3] | 庄芮. 美国参与亚太自贸区的行为逻辑与对中国的策略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77-86. |
[4] | 于文夫.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原因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50-55. |
[5] | 连茂君, 支大林, 许多. 我国债券市场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105-109. |
[6] | 焦润明.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成因述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56-162. |
[7] | 王铁军.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森林砍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简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63-166. |
[8] | . “共同富裕”视阈下中国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问题论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47-50. |
[9] | . 东北地区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94-101. |
[10] | .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开发路径的仿真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02-108. |
[11] | 李薇, 李牧霏. 论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的保险金信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56-160. |
[12] | 郎元智. 近代东北社会的衣食住行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94-198. |
[13] | 逄增玉. 文化大发展与东北振兴中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42-46. |
[14] | 杨蕾, 王海涛.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身份转换对策研究———以沈阳经济区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59-61. |
[15] | 周寂沫, 王冠群. 中央企业“走出去”战略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143-1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