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提出以来, 东北地区基本保持了稳健的金融运行态势,但依然比较突出的区域金融风险问题仍是制约金融机构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重要因素。目前, 东北区域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巨额不良资产风险、资本市场风险和金融支持弱化风险, 其中70%以上来自作为金融部门运行环境的非金融部门。在东北振兴进程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需要以区域金融体系建设为主线, 以整治和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为重点, 通过地区信用等级的有效提升, 为金融业的健康运行创造条件, 实现区域经济与金融的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
〔1〕张学军.我省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继续双降〔N〕.辽宁日报, 2006-03-20 . 〔2〕吉林省统计局.吉林省200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3〕周逢民.促进金融生态环境改善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能力〔N〕.金融时报, 2006-03-27 . 〔4〕曹晓峰, 等.2006 年:辽宁经济社会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06 . 〔5〕曲伟.2006 年黑龙江省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6 .88 . 〔6〕王玉玲, 张星.东北三省企业逃废债情况的调查〔A〕.中国金融年鉴〔C〕.北京:中国金融学会, 2003 . |
[1] | 孙久文, 苏玺鉴. 论东北振兴中的城市精明增长战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50-62. |
[2] | 魏建国. 基于经济要素流动与东北地方法治竞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77-82. |
[3] | 方世荣. 东北振兴中的营商环境治理——关于拓展行政公益诉讼范围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49-54. |
[4] | 赵儒煜. 论东北地区产业选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理论的沿革与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55-66. |
[5] |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6. |
[6] | 逄增玉. 文化大发展与东北振兴中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42-46. |
[7] | 刘曦. 东北振兴进程中的城乡居民收入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123-126. |
[8] | 关蓉晖. 诚信文化建设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103-1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