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新中国成立时的大行政区, 到后来的经济协作区、中央局, 既是毛泽东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关系的积极探索, 又是领导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架构。实现省际资源优势互补、以点带面、区域共同发展是毛泽东大区建制的主导思想。毛泽东的大区建制思想, 对当前经济建设中如何实现生产力的有效配置、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缩小地区差别, 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图分类号: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 .86 . 〔2〕徐达深.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录:第一卷: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4 .110. 〔3〕张坚石.地方政府的职能和组织结构: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4 .52 . 〔4〕杜润生.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3 . 〔5〕〔22〕〔23〕宋任穷.宋任穷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4 .307 , 361 , 361 .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9 .474 . 〔7〕〔16〕〔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324 ,175 , 214 .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31-32 . 〔9〕徐达深.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录:第二卷: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4 .135. 〔10〕〔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 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5 .157 ,343-344 . 〔11〕〔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2 .251 , 343-347 . 〔13〕〔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 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 .76 , 75-76 . 〔14〕刘鲁风, 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要事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9 .911 、914 . 〔15〕〔17〕金冲及.周恩来传(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 .911 , 914 .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 .559. |
[1] | 邓永波. 马克思分工理论与产业重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92-99. |
[2] | . 论毛泽东的现代性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21-25. |
[3] | . 公共服务提供中的协作治理:一个研究框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87-92. |
[4] | 张宝贵. 研究建国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方法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220-224. |
[5] | 熊辉, 陈建华. 对局部执政时期中共执政方式的历史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155-157. |
[6] | 常家树. 毛泽东的佛教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33-36. |
[7] | 吉亚辉, 冯进. 政府对高科技企业资金投入的制度创新分析———基于西部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92-94. |
[8] | 梁启东. 辽宁中部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1): 74-77. |
[9] | 王居野. 中国狱政思想的历史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5): 183-185. |
[10] | 白玮, 常家树.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6): 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