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7 ›› Issue (1): 50-57.

• 经济理论前沿及热点 • 上一篇    下一篇

当前我国居民财富基尼系数分析

何玉长   

  • 出版日期:2017-01-15 发布日期:2018-07-27
  • 作者简介:何玉长,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434)。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基金项目(13BJL003)

  • Online:2017-01-15 Published:2018-07-27

摘要: 财富基尼系数是测算居民财富集中和财富差距的方法,是社会不平等占有的那部分财富占社会总财富的比重(A/(A+B))。随着居民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的拉大,财富基尼系数居高不下,财富集中加剧了财富分配两极分化。我国当前要遏制居民财富集中势头,缩小财富差距,调减财富基尼系数,至"十三五"末的2020年,我国财富基尼系数应控制在0.600。要保持我国宏观经济和居民财富适度均衡增长,要求居民财富年增长率等于或大于经济增长率;低产阶层财富增长率大于中产阶层,中产阶层财富增长率大于富裕阶层。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调整宏观分配结构和各阶层居民收入与财富分配结构,以及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居民收入与财富结构。

关键词: 居民财富, 财富基尼系数, 财富调节

中图分类号: 

  • F01

〔1〕〔7〕Thomas Piketty,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Havvar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4,pp.46-48,435.
〔2〕〔3〕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54、256-258页.
〔4〕〔9〕〔12〕甘犁、尹志超、谭继军:《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4》,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18、219、218页.
〔5〕赵人伟、李实、丁赛:《中国居民财产分布研究》,《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4月26日,第4版.
〔6〕罗楚亮、李实、赵人伟:《我国居民的财产分布及其国际比较》,《经济学家》2009第9期.
〔8〕〔11〕谢宇、张晓波、李建新、于学军、任强:《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30、28页.
〔10〕王晓鲁:《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2013年报告》,《比较》2013年第5期.
[1]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43.
[2]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54.
[3]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14.
[4]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21.
[5] 乔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国有企业地位及功能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40-146.
[6] 乔榛. 经济改革的逻辑与中国的实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17-122.
[7] . 海洋经济系统:概念、特征与动力机制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72-80.
[8] . 后凯恩斯学派的危机解析及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02-109.
[9] . 劳动贬值与回归“劳动价值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81-84.
[10] . 论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85-89.
[11] . 关于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财政政策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26-130.
[12] . 社会价格论:对价格形成理论的重新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09-112.
[13] 黄伟. 论宏观经济学的思维模式与发展趋势[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92-96.
[14] 叶德磊. 行政扩张与管理低效率:经济学视角的解析——有关科学政绩观的一种理论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17-119.
[15] 徐开金. 政府的经济学本质: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20-12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李健. 天人合一:感物美学的哲学根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95 -204 .
[2] 卢江. 跨越式过渡何以可能——从“恩格斯文本”到生产关系变革的重新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61 -66 .
[3] 赵立彬.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革命参与者的抚恤与安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42 -148 .
[4] 陈民镇. 交错视界中的中外交通——饶宗颐与中外交流史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61 -169 .
[5] 邱海平.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6 -9 .
[6] 何自力. 关于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重要原则[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0 -12 .
[7] 谢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致力于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3 -15 .
[8] 〔澳〕罗兰·博尔臧峰宇, 臧峰宇译, 李萍译校. 马克思主义"暖流"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22 -31 .
[9] 郇庆治.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基础:方法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5 -10 .
[10] 王雨辰. 生态文明的四个维度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1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