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2): 38-39.

• 哲学元问题省思 •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普世价值”问题的几点认识

沈崴   

  • 出版日期:2010-03-15 发布日期:2018-11-16
  • 作者简介:沈崴, 1974 年生,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 北京100083) 。

  • Online:2010-03-15 Published:2018-11-16

摘要: 价值从来都是具体、历史和阶级的, 抽象的“普世价值”并不存在。“普世价值”的实质是全球化背景下推行西方社会的价值取向。在实践中要坚持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析“普世价值”问题, 警惕“淡化意识形态”现象和“去意识形态化”倾向,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为人们所接受、认同和掌握。

关键词: 普世价值,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 

  • B821.2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年, 第434、435页.
〔3〕《列宁选集》第1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第327页.
[1] 张福运. 抗战后期延安文艺工作者“下乡”运动再认识——社会革命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86-194.
[2]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3] 程美东. 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29-38.
[4] 韩震. 新中国70年哲学话语体系的生成与转换[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5-10.
[5] 罗骞.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哲学学科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57-68.
[6] 阎嘉. 当代西方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的缘起与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202-212.
[7] 刘少杰. 以实践为基础的当代空间社会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23-28.
[8] 赵万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学理论再出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29-33.
[9] 王南湜. 重提一桩学术公案:“要康德,还是要黑格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6-13.
[10] 阎孟伟.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当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总体观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4-24.
[11] 张博.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的科学内涵及现实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99-104.
[12] 莫凡.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文化逻辑及其世界历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70-76.
[13] 季水河, 季念.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的中国问题意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7-31.
[14] 徐碧辉. “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朱光潜后期美学观点的实践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87-198.
[15]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4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