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7 ›› Issue (6): 30-41.

•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

王塑峰, 纪玉山   

  • 出版日期:2017-11-15 发布日期:2018-07-19
  • 作者简介:王塑峰,经济学博士,吉林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吉林 长春 130012);纪玉山,经济学博士,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 长春 130012)。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16AZD008); 吉林大学种子基金项目(2015Z024)

  • Online:2017-11-15 Published:2018-07-19

摘要: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资源禀赋或技术知识储备,制度创新、政府保障、自主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培育、市场竞争秩序等因素更为重要,与比较优势理论不尽相同的综合竞争优势理论更适用于讨论一国或地区如何在产业结构上进行选择。东北地区的重化工业有着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资源优势,但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困难时期。改革开放后东北的重化工业发展面临着要素禀赋优势丧失、制度创新滞后、政府保障缺失、自主创新乏力、人力资源流失、市场调节机制建设滞后六大困境。因此,汲取东北重化工业建设的经验,从综合竞争优势出发,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自主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国家或地区总体利益为导向、以人力资源培育和要素禀赋为支撑、以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为保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根本性作用的综合性竞争优势,是推动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综合竞争优势, 东北, 重化工业, 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 

  • F061.5

〔1〕王佃凯:《比较优势陷阱与中国贸易战略选择》,《经济评论》2002年第2期.
〔2〕徐建斌、尹翔硕:《贸易条件恶化与比较优势战略的有效性》,《世界经济》2002年第1期.
〔3〕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
〔4〕林毅夫、李永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管理世界》2003年第7期.
〔5〕张成福:《信息时代政府治理:理解电子化政府的实质意涵》,《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1期.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2页.
〔7〕李天舒:《东北地区工业比较优势及产业升级途径》,《经济纵横》2007年第4期.
〔8〕张蒙、杨文利:《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91期.
〔9〕吴艳:《老工业基地改造研究》,大连:大连出版社,1997年,第96页.
〔10〕李培林:《老工业基地的失业治理:后工业化和市场化——东北地区9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调查》,《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4期.
〔11〕林木西、刘燕:《“振兴东北”警惕新一轮赶超》,《中国经营报》2003年9月15日,第8版.
〔12〕景玉琴、蔡甦琳:《政府治理创新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理论前沿》2007年第3期.
〔13〕宋宝安:《东北实现现代化必须先期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经济纵横》2001年第10期.
〔14〕陈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思考》,《东北亚论坛》2003年第6期.
〔15〕钱平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经济纵横》2004年第1期.
〔16〕杨东亮:《东北流出流入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比较研究》,《人口学刊》2016年第5期.
〔17〕翟东升:《“十二五”期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几点思考》,《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第12期.
〔18〕李培林、张翼:《走出生活逆境的阴影——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失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19〕周丰滨、刘文革、梁琦:《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自生竞争力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7期.
〔20〕(美)詹姆斯·A.道、(美)史迪夫·H.汉科、(英)阿兰·A.瓦尔特斯:《发展经济学的革命》,黄祖辉、蒋文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3页.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制造2025》,2015年5月8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 19/content_9784.htm,2017年9月24日.
〔22〕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2016年4月26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4/26/c_1118744344.htm,2017年9月20日.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6.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29.
[3] 陈耀,郑重阳. 时空效应、输出基础与区域经济增长[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74-84.
[4] 朱富强. 市场博弈、权力结构与收入分配机制——剖解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85-93.
[5] 陈耀, 周洪霞.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政策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02-111.
[6] 李海明. 辽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111-113.
[7] 王家庭. 中国开发区过热现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71-75.
[8] 孙玉红. 新区域主义发展的特点及主要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187-189.
[9] 张亚. 我国中观经济特点论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174-176.
[10] 陈清泰. 新形势下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综合方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4-9.
[11] 陈萍, 王广林, 许林海, 王丹. 辽宁省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运营体制市场化改革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5): 61-66.
[12] 关效融. 创办大连自由港可行性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87-92.
[13] 赵冰梅.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西部大开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92-96.
[14] 张亚. 我国中观经济特点论析[J]. 社会科学辑刊, 0, (): 174-176.
[15] 孙冀. 从人类发展指数到地区发展水平指数的测算机理及应用——以辽宁省14市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44-14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4]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5]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 -65 .
[6]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 -72 .
[7]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 -78 .
[8]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 -86 .
[9]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
[10] 郭渊. 民国时期政府对领海制度的讨论及对海洋权益的维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93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