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经济活动,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升,夫妻相对收入的高低显著影响了夫妻双方的主观幸福感。妻子相对于丈夫收入的增加以及传统的“男多女少”的夫妻相对收入模式的背离会显著降低城市家庭女性幸福感,对城市家庭男性的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在农村地区,妻子相较于丈夫收入越高,则越可能降低农村男性、女性的主观幸福感,但整体而言,农村家庭中“男少女多”“男女相当”两类家庭的主观幸福感与传统的“男多女少”家庭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并不显著。
中图分类号:
〔1〕Komter, A. E.,Keizer, R.,Dykstra P. A., “The Men behind Economically Successful Women: A Focus on Dutch Dual-Earner Couples,” 〔2〕Akerlof, G.,Kranton, R.,“Economics and Identity,” 〔3〕〔7〕〔17〕雷晓燕、许文建、赵耀辉:《高攀的婚姻更令人满意吗?婚姻匹配模式及其长远影响》,《经济学(季刊)》2014年第1期. 〔4〕Becker, G. S.,“Altruism in the Family and Selfishness in the Market Place,” 〔5〕Stuzer, A.,Frey, B. S.,“Does Marriage Make People Happy, or Do Happy People Get Married?” 〔6〕风笑天:《青年婚配类型与夫妻关系——全国五大城市1216名已婚青年的调查分析》,《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8〕陶涛、李丁:《夫妻职业相对地位与家庭幸福感关系研究》,《人口研究》2015年第5期. 〔9〕Easterlin, R. A.,“Does Economic Growth Improve the Human Lot? Some Empirical Evidence,”Paul A., Melvin W. Reder, Nations and Households in Economic Growth,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4, pp.89-125. 〔10〕郝身永、文雯:《配偶收入如何影响自身生活幸福感?——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的实证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第3期. 〔11〕罗楚亮:《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来自中国城乡住户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财经研究》2009年第11期. 〔12〕张学志、才国伟:《收入、价值观与居民幸福感——来自广东成人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管理世界》2011年第9期. 〔13〕 Knight J.,Song L.,Gunatilaka R.,“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ts Determinants in Rural China,” 〔14〕许琪、邱泽奇、李建新:《真的有“七年之痒”吗?——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及其变迁趋势研究》,《社会学研究》2015年第5期. 〔15〕穆峥、谢宇:《生育对父母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6期. 〔16〕石智雷:《多子未必多福——生育决策、家庭养老与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社会学研究》2015年第5期. |
[1] |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59. |
[2] | 孙久文, 姚鹏. 单一结构地区转型的原因与路径探讨--以东北地区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44-49. |
[3] | 魏后凯. 东北经济的新困境及重振战略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26-32. |
[4] | 李政, 于凡修. 东北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33-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