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2): 148-153.

• 低碳经济问题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壬辰战争中朝鲜对中日议和立场探析

朱法武   

  • 出版日期:2010-03-15 发布日期:2018-11-16
  • 作者简介:朱法武, 1971年生,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100), 山东枣庄学院讲师(山东枣庄277160)。

  • Online:2010-03-15 Published:2018-11-16

摘要: 壬辰战争中, 中日双方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和谈, 和谈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朝鲜李朝政府出于与日本的尖锐矛盾及自身的民族利益, 对和谈是坚决反对的。但在和谈过程中, 基于当时的战争态势、和谈进程的曲折及中日双方的矛盾, 其立场又不断进行着游移、变化和调整, 表现了其外交策略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紧密结合, 即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实用主义态度。

关键词: 壬辰战争, 和谈, 封贡

中图分类号: 

  • K248.3

〔1〕〔3〕张廷玉:《明史》卷320《外国一· 朝鲜》, 北京:中华书局, 1974 年, 第8291、8292页.
〔2〕《明神宗实录》卷257, 万历二十一年二月甲寅,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68年, 第4786页.
〔4〕《朝鲜李朝实录· 宣祖实录》卷30, 东京:日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 1956年, 第7页.
〔5〕《朝鲜李朝实录· 宣祖实录》卷32, 东京:日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 1956年, 第21页.
〔6〕张声振、郭洪茂:《中日关系史》第1 卷,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 第415页.
〔7〕〔14〕〔15〕《朝鲜李朝实录· 宣祖实录》卷50, 东京:日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 1956年, 第33、27、33页.
〔8〕《朝鲜李朝实录· 宣祖实录》卷31, 东京:日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 1956 年, 第53页.
〔9〕〔12〕《朝鲜李朝实录·宣祖实录》卷48, 东京:日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 1956 年, 第14、22页.
〔10〕许孚远:《计处倭酋疏》, 陈子龙等辑:《皇明经世文编》卷400, 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第4339 页.
〔13〕《明神宗实录》卷260, 万历二十一年五月丙子,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68年, 第4869页.
〔11〕《万历邸钞》, 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1 年, 第880页.
〔16〕《朝鲜李朝实录· 宣祖实录》卷51, 东京:日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 1956 年, 第7页.
〔17〕《朝鲜李朝实录· 宣祖实录》卷56, 东京:日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 1956 年, 第18页.
〔18〕《明神宗实录》卷277, 万历二十二年九月己丑.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68年, 第5127页.
〔19〕《明神宗实录》卷297, 万历二十四年五月辛巳.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68年, 第5559页.
〔20〕汪向荣:《从〈经略复国要编〉看壬辰抗倭战争》, 汪向荣:《中日关系史文献论考》, 长沙:岳麓书社, 1985 年, 第288页.
〔21〕《朝鲜李朝实录· 宣祖实录》卷60, 东京:日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 1956 年, 第47页.
〔22〕《朝鲜李朝实录· 宣祖实录》卷63, 东京:日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 1956 年, 第8页.
〔23〕《朝鲜李朝实录· 宣祖实录》卷48, 东京:日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 1956 年, 第25页.
〔24〕《朝鲜李朝实录· 宣祖实录》卷59, 东京:日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 1956 年, 第39页.
〔25〕汪向荣:《中日关系史资料汇编》, 北京:中华书局, 1984年, 第385页.
[1] 陈尚胜. 壬辰御倭战争初期粮草问题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174-182.
[2] 唐玉萍. 明朝嘉万时期对蒙政策探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6): 115-12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