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康熙时期, 清政府采取了较为积极的对日贸易政策。康熙开海, 为处于夹缝中的中日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中日贸易随之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为了加强对日本的了解, 康熙帝还派人密访日本, 这为制定相应的贸易政策提供了依据。康熙帝还试图对日本采取进一步的外交行动, 从而打破两国之间的外交僵局, 虽然这种努力未获成功, 但这种积极的外交态度是值得肯定的。1715年, 中日贸易发生“信牌风波”, 两国贸易一度陷入停顿状态。康熙帝力排众议, 坚定地支持中日贸易, 使这场风波得以化解, 中日贸易得以继续顺利开展。
中图分类号:
〔1〕靳辅:《靳文襄奏疏》卷7《生财裕饷第二疏》,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30 册,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管, 1983 年, 第681 -683页. 〔2〕慕天颜:《慕天颜请开海禁疏》, 席裕福:《皇朝政典类纂》卷118,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82年, 第1085页. 〔3〕朱彝尊:《曝书亭集》卷66《尚书杜公疆理记》,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18 册,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管, 1983 年, 第382页. 〔4〕嵇璜:《清朝文献通考》卷33《市籴考》, 台北:新兴书局,1965年, 第5155页. 〔5〕《清圣祖实录》卷116, 康熙二十三年九月甲子, 北京:中华书局, 1985 年, 第212页. 〔6〕姜宸英:《日本贡市入寇始末拟稿》, 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83,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72年, 第2958页. 〔7〕朱德兰:《清开海令后的中日长崎贸易商与国内沿岸贸易》, 张炎宪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3辑, 台北:中山社会科学研究所, 1991 年, 第408页. 〔8〕《浙江巡抚乌尔恭额奏折》, 《史料旬刊》1931 年第40 期,第477 -478 页. 〔9〕〔14〕〔16〕〔1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起居注》,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 第1894 -1895、2303、2303、2373页. 〔1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汉文硃批奏折汇编》,北京:档案出版社, 1984 年, 第55 -67 页. 〔11〕王之春:《清朝柔远记》, 北京:中华书局, 1989 年, 第73页. 〔12〕松浦章:《康熙帝和日本的〈海舶互市新例〉》, 白寿彝主编:《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0年, 第475页. 〔13〕林春胜、林信笃:《华夷变态》, 东京:东洋文库, 1958 年,第2692 页. 〔15〕朱彝尊:《曝书亭集》卷17《乍浦》,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18 册,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管, 1983 年, 第172页. 〔18〕《清圣祖实录》卷271, 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庚辰, 第658页. 〔19〕《清圣祖实录》卷270, 康熙五十五年十月辛亥, 第649页. |
[1] | 荆晓燕. 明末清初郑氏海商集团对日贸易制度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138-1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