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2): 163-169.

• 低碳经济问题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东北政务委员会政治空间的定位与动态平衡

佟德元   

  • 出版日期:2010-03-15 发布日期:2018-11-16
  • 作者简介:佟德元, 1982年生, 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93)。

  • Online:2010-03-15 Published:2018-11-16

摘要: 东北政务委员会是张作霖死后奉系政权得以延存的重要标志, 也是张学良时期奉系政权的象征和标志。从易帜谈判时的东北政治分会到易帜后的东北政委会, 表明东北政委会政治空间形成并最终定位于东北。东北政委会成立后, 南京国民政府一直谋求瓦解和控制东北, 于是双方在东北政权方面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和博弈, 使东北政委会政治空间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从本质上说, 南京国民政府与东北政委会之间的权力博弈, 是统治阶级内部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和利益的斗争。

关键词: 东北政务委员会, 南京国民政府, 政治空间, 定位, 动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 

  • K263

〔1〕〔51〕〔52〕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编:《东北年鉴》, 沈阳:东北印刷局, 1931 年, 第178、662、663页.
〔2〕《对奉意见尚未一致》(1928.7.14), 季啸风、沈友益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中文部分)》第31册,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 第237页.
〔3〕《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举行第四、五次大会》(1928.8.14), 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委会:《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1928年7月至12 月, 台湾: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 1982 年, 第292页.
〔4〕《致蒋介石电》(1928.10.10), 毕万闻编:《张学良文集》第1册,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年, 第130 -131页.
〔5〕《东北政委会组织条例》(1929.1.24), 季啸风、沈友益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中文部分)》第32 册,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 第491 页.
〔6〕〔9〕孔庆泰:《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史》,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第176、51页.
〔7〕《国民政府所提易帜五条件》(1928.8.15), 季啸风、沈友益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中文部分)》第32册,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 第43页.
〔8〕胡玉海主编:《奉系军阀大事记》,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年, 第496页.
〔10〕《政委会问题》, 《盛京时报》1929 年2月5日.
〔11〕卢梭:《社会契约论》, 徐强译,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7年, 第219 -221页.
〔12〕《东北政委会议决各机关改组事项及奉天省长公署的通令》(1929.1.19), 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8),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 年, 第107页.
〔13〕〔14〕〔22〕〔25〕〔29〕〔30〕〔42〕〔43〕〔55〕韩信夫、姜克夫主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2 册(1923— 1929),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7 年, 第859、924、952、1018、952、953、1067、1069、958 页 册(1923— 1929),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7 年, 第859、924、952、1018、952、953、1067、1069、958 页.
〔15〕国民政府外交部:《国际联合会调查团报告书》, 上海:世界书局, 1933 年, 第82 页.
〔16〕《东北政委会第四十九次会议议事日程后附页》(1929.7), JC1 -89, 《东北政委会议决案》, 东北政委会档, 辽宁省档案馆藏.
〔17〕〔45〕郭正秋:《易帜后蒋张在东北地方政权上的合作与争斗》, 《理论学刊》2006 年第5期.
〔18〕《东北政委会第一八八次会议议决案通知书》(1930.12.24), JC1 -2, 《东北政委会会议议决案通知书》, 东北政委会档, 辽宁省档案馆藏.
〔19〕《东北政委会第一○六次会议议决案通知书》(1930.2.8), JC1 -90, 《东北政委会会议议决案通知书》, 东北政委会档, 辽宁省档案馆藏.
〔20〕严强:《宏观政治学》,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第213 页.
〔21〕土田哲夫:《张学良与不抵抗政策》, 漠笛:《张学良生涯论集———海内外专家论文精选》,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1 年,第59 页.
〔23〕《东北政委会第一一六次、一二○次会议议决案通知书》(1930.3.19, 4.9), JC1 -90, 《东北政委会会议议决案通知书》, 东北政委会档, 辽宁省档案馆藏.
〔24〕《国民政府关于取缔各省县地方钱庄商号私发纸币票卷令》(1929.1.14),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年, 第566 -567页.
〔26〕《财政会议一月二十八日议事日程》, JC1 -92, 《东北区财政会议》(1931年1 月), 东北政委会档, 辽宁省档案馆藏.
〔27〕《东北政委会第一二一次会议议决案通知书》(1930.4.12), JC1 -90, 《东北政委会会议议决案通知书》, 东北政委会档, 辽宁省档案馆藏.
〔28〕王贵忠:《张学良与东北铁路建设》, 香港:同泽出版社,1996 年, 第154 -155 页.
〔31〕〔34〕张友坤、钱进主编:《张学良年谱》(上),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6年, 第317、328页.
〔32〕《王征为整理平奉平绥两路情形致国民政府折呈》(1929.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九),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 年, 第74页.
〔33〕《东北政委会第一一五次会议议决案通知书》(1930.3.15), JC1 -2, 《东北政委会会议议决案通知书》;《东北政委会第四十九次会议议决案通知书》(1929.7), JC1 -1, 《东北政委会会议议决案》, 东北政委会档, 辽宁省档案馆藏.
〔35〕《东北政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议事日程》(1929.6.12),JC1 -89, 《东北政委会议决案》, 东北政委会档, 辽宁省档案馆藏.
〔36〕《东北政委会第一二六次会议议决案通知书》(1930.4.30), JC1 -90, 《东北政委会会议议决案通知书》, 东北政委会档, 辽宁省档案馆藏.
〔37〕《东北政委会第一一九会议议决案通知书》(1930.4.3日), JC1 -90, 《东北政委会会议议决案通知书》, 东北政委会档, 辽宁省档案馆藏.
〔38〕《东北政委会为设立外交部特派员分驻沈阳哈尔滨办事处给辽宁省政府指令》(1929.12.24), 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9),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年, 第371 页.
〔39〕《东北政委会第一一三次会议议决案通知书》(1930.3.5), JC1 -2, 《东北政委会会议议决案通知书》, 东北政委会档, 辽宁省档案馆藏.
〔40〕〔41〕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 续编(二), 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 1981 年, 第241、232 页.
〔44〕张魁堂:《张学良传》,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1 年, 第63页.
〔46〕〔50〕周毅、张友坤主编:《张学良文集》上卷, 香港:同泽出版社, 1996 年, 第102、102 页.
〔47〕龚育之主编:《中国二十世纪通鉴》第2 册第六卷(1926— 1930), 北京:线装书局, 2002年, 第1763页.
〔48〕《东北政委会第一一○次会议议决案通知书》(1930.2.22), JC1 -90, 《东北政委会会议议决案通知书》, 东北政委会档, 辽宁省档案馆藏.
〔49〕《省政府令为总理安葬典礼宜送树种由》(1929.3.4),k91, 东三省交涉总署档案, 辽宁省档案馆藏.
〔53〕《中央限制高法分院一日后不准受理民刑新案令结束案件然后呈报撤销》, 《盛京时报》1929 年3月3日.
〔54〕《中央打消最高法院认为有碍统一》, 《盛京时报》1929 年1月25日.
〔56〕姜士林等主编:《世界政府辞书》,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1 年, 第100页.
〔57〕韩信夫、姜克夫主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3 册(1930—1936),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7 年, 第21页.
〔58〕《东北政委会第一一一次会议议决案通知书》(1930.2.26), JC1 -2, 《东北政委会会议议决案通知书》, 东北政委会档, 辽宁省档案馆藏.
〔59〕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第1分册,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译, 北京:中华书局, 1983年, 第406页.
〔60〕魏宏运主编:《民国纪事本末》(三),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第274页.
[1] 白永秀.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创新及其重大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0-27.
[2] 秦天宝. 《生物安全法》的立法定位及其展开[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34-147.
[3] 朱健刚. 社会企业在当代中国的阶段定位与价值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9-77.
[4] 贾秀堂. 邮政金融改革与上海邮工运动研究(1929—1935)[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31-37.
[5] 张淑芳. 行政诉讼特有原则再认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54-59.
[6] 李劲. 行政公益诉讼的价值基础及制度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72-77.
[7] 李阳. 微信公众平台的角色定位与功能调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57-61.
[8] 宋正. 孙中山工业化思想及其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157-161.
[9] 文婧, 江国华. 行政登记之功能定位的再审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81-84.
[10] 谢晓光, 杨玉霞. 东亚区域合作的困境与方向: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128-131.
[11] 刘安宁, 关正义. 试论海商法的特性及其法理定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87-93.
[12] 尹红群. 南京国民政府乡村制度变革: 政治结构及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6): 102-107.
[13] 梁云.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家"观念的变革[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4): 146-151.
[14] 姜作培. 结构调整:农民与政府的角色定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100-104.
[15] 王明德. 中国古代国都定位的战略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105-11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