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俄战争以后, 日本政府就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推行移民侵略政策, 从1906年到1945年, 其农业移民总数约达到27万人。为了达到稳固人心、永久霸占中国东北的目的, 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视女性移民的实施。而与女性移民相关的女子拓殖指导者讲习会、女子拓殖讲习会、爱国妇人会、开拓女塾等组织对日本政府推行的移民侵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
〔1〕稻垣征夫:《关于满洲开拓政策》, 东京:开拓文库刊行会,1940年, 第74页. 〔2〕松下光男:《弥荣村史》, 水户:弥荣村史刊行委员会, 1986年, 第66 -67 页. 〔3〕永雄策郎:《满洲农业移民十讲》, 东京:地人书馆, 1938年, 第21页. 〔4〕《满洲开拓政策基本要纲》, 东京:拓务省拓务局, 1940 年,第9页. 〔5〕〔17〕〔18〕〔20〕〔21〕〔23〕中央档案馆等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 东北经济掠夺》, 北京:中华书局, 1991 年,第691、703、703、81、80、88页. 〔6〕〔7〕〔8〕〔16〕〔22〕拓务省拓北局辅导课:《女子拓殖指导者提要》, 东京:拓务省拓务局, 1942年, 第189、204、204、307 -308、245页. 〔9〕〔10〕〔11〕陈野守正:《大陆的新娘》, 东京:梨之木舍, 1992年, 第149、149、157页. 〔12〕千野阳一:《爱国· 国防妇人运动资料集3》, 东京:日本图书中心, 1996 年, 第39页. 〔13〕刘晶辉:《民族、性别与阶层———伪满时期的“王道政治”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年, 第174页. 〔14〕〔15〕胡澎:《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妇女团体(1931 -1945)》,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第112、112 页. 〔19〕满洲开拓史刊行会编:《满洲开拓史》, 东京:满洲开拓史刊行会, 1966 年, 第344页. |
[1] | 宋全成, 文庆英. 中国老年女性人口的自然特征及社会结构分析——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1): 48-57. |
[2] | 李宗刚. 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女性作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1): 167-175. |
[3] | 王焱. 爱丽丝·门罗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发生与衍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187-190. |
[4] | . 在现代性中开启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75-180. |
[5] | 杨凤. 女性主义视域中社会性别建构的两个向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64-67. |
[6] | 郑光锐. 美国非裔女性文学的魔幻色彩与黑色风格[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219-222. |
[7] | 王晓红. 试论《史记》对女性人物精神生态的观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221-223. |
[8] | 郑光锐. 双重文化下自我认同的嬗变轨迹———当代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作品中男性形象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224-227. |
[9] | 沈巧琼. 试论《商市街》中女性的生命体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209-212. |
[10] | 张喜华. 后现代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化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54-57. |
[11] | 张丽杰. 明代编纂刊刻女性文集的选文标准及其目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197-200. |
[12] | 黄万华. "三级跳":战后至1950 年代初期张爱玲的创作变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5): 176-183. |
[13] | 杨凤.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阶级范畴的批评与拓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22-24. |
[14] | 刘巍. 现代女性作家对生命本体的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191-195. |
[15] | 徐海燕. 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女性和谐发展———对大众传媒中女性性别意识的审视与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56-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