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2): 204-206.

• 当代中国美学建构 • 上一篇    下一篇

当代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语言学视角

郝军, 史国强   

  • 出版日期:2010-03-15 发布日期:2018-11-16
  • 作者简介:郝军, 1970年生,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辽宁沈阳110034);史国强, 1958 年生,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辽宁沈阳110034)。
  • 基金资助: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680)

  • Online:2010-03-15 Published:2018-11-16

摘要: 翻译研究从语言哲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等方面入手, 在语言学视角下做诸种尝试, 试图探索翻译的本质, 找出普遍规律, 以期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从语言学角度厘清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及研究的走向。

关键词: 翻译, 翻译研究, 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 

  • H059

〔1〕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年, 第10 -11页.
〔2〕詹姆斯· 乔伊斯:《尤利西斯》, 萧乾、文洁若译, 北京:译林出版社, 1994 年, 第119页.
〔3〕詹姆斯· 乔伊斯:《尤利西斯》, 金隄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 年, 第79页.
〔4〕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年, 第125页.
〔5〕李菁:《翻译研究的语用学转向》,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4期.
〔6〕廖七一:《语料库与翻译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年第3期.
[1] 周启超. 俄罗斯形式论学派文论的中国之旅--以"陌生化学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90-199.
[2] 冯学锋, 肖俊敏. 论当代中国新语言年俗[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48-52.
[3] 陈晨, 李秋杨. 心理语言学的哲学梳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35-37.
[4] 王林平. 迪尔凯姆集体表象概念的思想史地位与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28-30.
[5] 严家炎. 中国现代文学起点在何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220-224.
[6] 智广元. 翻译型理论还原进路及其困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42-44.
[7] 佟晓梅. “文化转向”视阈下译者的主体性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207-209.
[8] 徐敏, 舒奇志. 从阐释学角度透视庞德中国诗歌翻译中的误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205-208.
[9] 张健. 从“农民”走向“公民” :农民工符号的内涵及农民工问题的本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25-30.
[10] 马瑞香. 概念整合理论的科学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40-43.
[11] 冯巍. 乔姆斯基语言学与对文学理论的结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1): 165-168.
[12] 高玉. 论语言的工具性和思想本体性及其关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4): 27-31.
[13] 黄勤. 从跨文化交流角度重新审视翻译的地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4): 46-49.
[14] 黄万华. 战时中国文学呈现的中外文学交流[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190-195.
[15] 徐珂. 解构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综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4): 22-2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