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9 ›› Issue (2): 175-177.

• 反思改革开放30年艺术理论与美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感通视阈中的美学嬗变---回望美学30 年

罗成   

  • 发布日期:2018-11-21
  • 作者简介:罗成, 1982 年生,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5 )。

  • Published:2018-11-21

摘要: 区别于传统的感性学界定, 作为现代性视野中的美学, 感通学有着其潜在的理论渊源与鲜明的现实意义。透过感通视阈, 新时期30 年美学历程依次展现为:感抚人道、通顺人际, 感兴性情、通透性命, 感触世间、通达伦常这三个阶段的嬗变演绎。朝向人性、朝向生命、朝向世界的逐次敞开构成了其美学特征的风貌。感通学以感思性、融通性为双翼, 以现代性生活世界为关怀对象, 直面现代社会分化所带来的悖境, 试图为分化的知识模式、文化认同及至社会群际提供交往沟通的途径。

关键词: 感通学, 美学30 年, 现代分化, 共通感

中图分类号: 

  • I01

〔1 〕鲍姆嘉腾:《美学》, 简明译,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7年, 第13 页.
〔2 〕〔3 〕康德:《判断力批判》, 邓晓芒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 第31 - 32 、137 页 - 32 、137 页..
〔4 〕伽达默尔:《诠释学I:真理与方法》, 洪汉鼎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年, 第34 页.
〔5 〕夏中义:《新潮学案》,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6 年, 第139- 178 页.
〔6 〕蒋孔阳:《美学陷入危机了吗》, 《蒋孔阳全集》第五卷,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年, 第605 页.
〔7 〕阿帕杜莱:《全球文化经济中的断裂与差异》, 汪晖、陈燕谷编:《文化与公共性》, 北京:三联书店, 2005 年, 第527 页.
[1] . “武器论”:19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观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17-220.
[2] 杜绣琳. 试论“游”在《庄子》美学范畴中的地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5): 128-131.
[3] 李湘. 论审美关系的确立与互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6): 159-161.
[4] 陈定家. 作为艺术的生产--"艺术生产"相对于"一般生产"的特殊性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4): 128-134.
[5] 顾颖. 宗白华意境理论的贡献[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164-169.
[6] 杜书瀛. 《艺术的哲学思考》自序[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170-171.
[7] 许宁. 道家美学的寻踪--读《老庄美学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4): 157-157.
[8] 王向峰. 老庄的美的形态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2): 126-132.
[9] 陈雪虎. 走向美育的美学及其当代落实[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172-174.
[10] 王向峰. 论马克思"自然人化"论中的生态美学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5): 135-140.
[11] 孟庆丽. 道家“善行无辙迹”理论的美学发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207-211.
[12] 王向峰. 社会器官与美感的生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命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149-154.
[13] 徐碧辉. “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朱光潜后期美学观点的实践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87-198.
[14] 刘彥顺. 朱光潜美育思想中的审美时间哲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99-20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