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9 ›› Issue (5): 9-12.

• 中国哲学的历史省思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语》中仁的"之间"结构及其诠释学义蕴

臧要科   

  • 出版日期:2009-09-15 发布日期:2018-11-22
  • 作者简介:臧要科, 1978 年生,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河南开封475004 )
  • 基金资助:
    河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项目(07YBRW044 )

  • Online:2009-09-15 Published:2018-11-22

摘要: 仁是《论语》中的主题之一, 无论在仁字形结构还是在仁的内容中, 都存在着"之间"结构。一体、两、中是"之间"结构的基本特征。"我"与他人之间的一体性, 使得"我"与他人之间的认识成为可能;"我"与他人之间的两极性以及中(即时空间距)的存在, 又为"我"认识他人提供了现实性。围绕行仁, "我"通过观、学、思认识他人, 认识自我, 理解"我"与他人的一体性, 从而引发对一体性的认同, 这就是仁的境界。

关键词: 仁, 之间, 诠释学, "我", 他人

中图分类号: 

  • B222.2

〔1 〕〔2 〕〔3 〕〔4 〕〔5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 长沙:岳麓书社,2001 年, 第1066 、1066 、1066 、1671 、1671 页.
〔6 〕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孙周兴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年, 第246 页.
[1] 秦明瑞. 政治态度还是政治设想?——论两种社会科学传统中政治文化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6-68.
[2] 王桂东. 前沿与枢纽:明代中朝交涉与两国边疆地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60-168.
[3] 张曙光. 主体性价值论的建构及其超越——价值哲学的问题意识及学术进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5-14.
[4] 刘进田. 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与自由价值观之通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5-7.
[5] . 构建不同于西方诠释学的新诠释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78-187.
[6] 暴庆刚. 竹林玄学的“生命实践诠释学”——以阮籍、嵇康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27-31.
[7] 徐亚文, 伍德志. 诠释学与法律科学的内在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64-69.
[8] 孙华. 孔子“诗教”艺术的“仁学”本位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193-196.
[9] 王成军. 莱维纳斯现象学语境中的劳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5): 23-27.
[10] 周复光. 试论儒家的"立人之道"[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5): 21-2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