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找寻真正的马克思。马克思赞同施蒂纳的观点, 要制服幽灵就必须终结幽灵, 但是马克思不同意施蒂纳的方法。施蒂纳是通过赋予“唯一者”以形体来终结幽灵, 但在马克思看来有形体的“唯一者” 仍然是幽灵的游荡。要拒斥费尔巴哈、布鲁诺· 鲍威尔等各种各样的先知, 必须在驱赶幽灵的同时追逐幽灵, 即德里达意义上幽灵的延异。马克思的重建, 为我们今天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去向奠定了理论基调。
中图分类号:
〔1〕〔2〕〔3〕〔4〕麦克斯· 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金海民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9年, 第12、14、32、28 页. 〔5〕〔8〕〔9〕〔13〕〔14〕雅克· 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 何一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第167、185、196、198、21页. 〔6〕〔7〕〔10〕〔11〕〔1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1年, 第106、153、151、161、150页. |
[1] | 王洪波. 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共性维度下主体公共精神的当代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47-52. |
[2] | 王立. 明清灾害文学书写与御灾信仰的精神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33-39. |
[3] | 孙民.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46-52. |
[4] | 刘贵祥. 科西克对实践概念三种变形的批判及创造性阐发——一种对《具体的辩证法》的新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53-60. |
[5] | 张晶. 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研究的意义何在[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49-56. |
[6] | 李永刚.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人与共同体——论青年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与超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28-35. |
[7] | 付文军. 《资本论》与马克思的技术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85-91. |
[8] | 毛振阳 乔瑞金. 试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是“新的科学的世界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69-80. |
[9] | 韩文龙. “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企业家精神”的创新组合及其增长效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202-212. |
[10] | 何善蒙. 现实批判与价值重建:阳明的知行合一及其现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27-37. |
[11] | 罗克全. 可能生活的敞开——马克思主义辩证批判的社会正义观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59-65. |
[12] | 姚文放. 在精神领域进行的意义生产——伊格尔顿的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77-189. |
[13] | 蔡永海. 绿色发展理念为中国精神注入时代意蕴——兼谈“美丽中国”目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41-46. |
[14] | 张玉利. 容错机制与激发保护企业家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71-78. |
[15] | 李政.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内涵、作用与激发保护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79-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