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5): 43-45.

• 辽海书镜 • 上一篇    下一篇

鲍曼流动现代性理论的哲学透视

任东景   

  • 出版日期:2010-09-15 发布日期:2018-11-29
  • 作者简介:任东景, 1974年生, 哲学博士, 河南大学马列部副教授(河南开封475001)。

  • Online:2010-09-15 Published:2018-11-29

摘要: 在鲍曼看来, 现代性是一个陷阱, 后现代性又是一个雷区, 其思想在经历一个辩证的发展历程后,最终的坐标定位在对现代性进行反思性批判和重建基础上的流动现代性理论上。其流动现代性理论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 突出地表现为:时间统治空间的时空观、非控制性和易变性的运动观以及解构与建构传统的历史观, 从而构成了理论体系的哲学前提。

关键词: 鲍曼, 流动现代性理论, 时空观, 运动观, 历史观

中图分类号: 

  • B561.59

〔1〕齐格蒙特· 鲍曼:《个体化社会》, 范祥涛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2 年, 第36页.
〔2〕安东尼·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 田禾译, 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译林出版社, 2000年, 第15页.
〔3〕〔4〕〔5〕〔6〕〔11〕〔12〕〔16〕〔17〕〔18〕〔19〕齐格蒙特· 鲍曼:《流动的现代性》, 欧阳景根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2 年,第13、13、12 -13、16、2、2 -3、5、5、42、42 页.
〔7〕〔8〕大卫· 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研究》, 阎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第240、357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第343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 第343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 第275页.
〔14〕齐格蒙特· 鲍曼:《被围困的社会》, 郇建立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第18页.
〔15〕任平:《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第373页.
[1] 史桂芳. 日本历史教科书关于中日战争的书写及评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141-151.
[2] 刘开会. 历史的模拟与模拟的历史———利科历史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30-33.
[3] 陈胜云. 后现代社会的文化策略---鲍曼文化理论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28-30.
[4] 陶日贵. 鲍曼"流动的现代性"的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33-36.
[5] 胡玉伟. “太阳”·“河”·“创世”史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再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72-177.
[6] 马捷莎. "超越"还是"回复"--与《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一文商榷[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4): 9-14.
[7] 武少民, 郑瑞侠. 论韩非的历史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1): 108-11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