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5): 171-175.

• 辽海书镜 • 上一篇    下一篇

郭嵩焘与西方电报文明

夏维奇   

  • 出版日期:2010-09-15 发布日期:2018-11-29
  • 作者简介:夏维奇, 1970年生, 历史学博士, 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副教授(安徽淮南232001), 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上海200433)。

  • Online:2010-09-15 Published:2018-11-29

摘要: 在晚清电报建设史上, 清朝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当是一位重要人物, 他利用亲临西土之便, 广泛考察西方电报文明, 并在积极予以介绍的同时, 强烈吁请清政府引进这项技术, 进而同守旧力量展开论争, 成为晚清电报建设的重要舆论制造者及趋新力量的中坚。郭的这一身份的形成以一个案揭示出晚清中国在强大西潮冲击下思想界的分化, 以及晚清社会、观念变迁过程中近代向传统挑战的众多面相。

关键词: 郭嵩焘, 电报文明, 近代与传统, 晚清

中图分类号: 

  • K25

〔1〕世续等纂:《清实录》第52册, 北京:中华书局, 1987年, 第253 页.
〔2〕李凤苞等撰:《使德日记及其它二种》, 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 第17页.
〔3〕〔23〕李圭:《环游地球新录》, 长沙:岳麓书社, 1985 年, 第279、319页.
〔4〕〔8〕钟叔河主编:《英轺私记随使英俄记》, 长沙:岳麓书社, 1986 年, 第332、487 -488页.
〔5〕〔7〕〔9〕〔10〕〔11〕〔12〕〔14〕〔25〕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三册,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2年, 第157、303 -308、157、307-308、157、183、589、804页.
〔6〕〔15〕〔17〕〔27〕〔32〕郭嵩焘:《使西纪程》,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4 年, 第29、157、158、158、135 页.
〔13〕〔16〕〔18〕〔24〕〔33〕〔34〕郭嵩焘:《伦敦致李伯相》, 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第1 册,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1 年,第302、302、305、304、304 -305、305 页.
〔19〕〔21〕〔26〕郭嵩焘:《郭嵩焘诗文集》, 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 第191、555 -556、246页.
〔20〕〔35〕郭嵩焘:《与友人论访行西法》, 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第1 册,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1 年, 第322、269页.
〔22〕曾鲲化:《祝中国交通界之前途》, 《交通官报》第1 期, 第8页.
〔28〕《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同治六年九月初九日), 宝鋆等修:《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50,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71 年,第32 -33 页.
〔29〕《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奏》(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宝鋆等修:《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54,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71 年,第18页.
〔30〕《总理船政前江西巡抚沈葆桢奏》(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宝鋆等编:《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53,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71 年, 第4 -5页.
〔31〕夏维奇:《清季台湾电报发展述论》, 《台湾研究》2005 年第3期.
〔36〕窦宗一编:《李鸿章年(日)谱》,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80年, 第4876 页.
〔37〕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1册, 张静庐等校点, 北京:中华书局, 1958 年, 第966 -967 页.
[1] 周向阳. 晚清西北内陆地区流动人口的法律生活——以《樊山判牍》为中心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47-155.
[2] 鲍国华. 作为方法的报刊--晚清报刊文献与中国小说转型研究的可能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67-172.
[3] 董丛林. 天津教案后《传教章程八条》的筹议与夭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126-132.
[4] 夏维奇. 晚清民国电报业人事管理制度的现代趋向(1880—1937)[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15-123.
[5] 杜桂萍,马丽敏. 经学思维与俞樾戏曲创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90-199.
[6] 李孝迁. “制造国民: 晚清历史教科书的政治诉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156-162.
[7] 祖金玉, 闫夏. 早期驻外使节与晚清海防近代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159-162.
[8] 夏维奇. 晚清电报保密制度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113-118.
[9] 杨发源. 晚清胶东城市发展变迁中的奉天因素[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151-155.
[10] 向中银. 论晚清时期外籍雇员的构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130-135.
[11] 肖俊生. 晚清酒税政策的演变论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150-155.
[12] 刘中树. “五四精神”与中国新文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160-170.
[13] 史革新. 从"汉宋鼎峙"到"汉宋合流"--兼论晚清汉宋学关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5): 143-151.
[14] 杨发源, 刘敏. 晚清地方城市治安管理制度与运作脱节之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4): 154-159.
[15] 马鸿. 晚清留美教育潮流的嬗变--从美国对待我国留学生态度的视角再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4): 160-16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