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6): 31-33.

•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变迁与发展 •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克思交往理论中的生态意蕴

王冬云   

  • 出版日期:2010-11-15 发布日期:2018-11-29
  • 作者简介:王冬云, 1975年生, 法学博士, 吉林大学农学部副教授(吉林长春130062)。
  • 基金资助: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9M003); 吉林大学农学部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4305050102L6)

  • Online:2010-11-15 Published:2018-11-29

摘要: 马克思认为交往不仅是人类生产活动赖以进行的必要条件, 也是人与自然原初关联的重要形式。马克思交往理论体现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同一性关系, 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这体现在:一、马克思交往理论认为人是在与自然互为对象的交往关系中存在的; 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与自然交往的重要形式; 三、社会关系是人与自然交往的中介。

关键词: 马克思交往理论, 交往, 生态

中图分类号: 

  • B031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 第45、81页.〔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第124页.〔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 第359、519页.〔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383 -384页.〔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第85页.〔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1年,第486页.〔8〕马克思:《资本论》第1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4 年, 第201 -202页.
[1] 胡友峰. 生态世界观的演进与生态美学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21-30.
[2] 郇庆治. 环境政治学视角下的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5-12.
[3] 刘刚 杜爽. 我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区域比较研究——基于北京市、杭州市和深圳市智能企业样本的价值网络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07-117.
[4] 于文轩. 生物安全语境下生物入侵的法制因应[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48-153.
[5] 沈满洪, 毛狄. 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及实践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09-115.
[6] 刘静暖. 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思想的经济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16-124.
[7] 张云飞.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论基础——从“内在价值”到“生态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5-14.
[8] 赵玉. 价值范式:“恰当自然审美”的理论重构与新方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51-58.
[9] 董平. 论良知“八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5-16.
[10] 程相占. 生态美学的八种立场及其生态实在论整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86-194.
[11] 曾繁仁.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背景下中国传统生生美学的提出与内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39-47.
[12] 王国富, 刘羽婷. 生态危机视域下人的感性自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83-188.
[13] 张梓太, 李晨光. 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的路径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16-122.
[14] 黄萍. 生态环境损害索赔主体适格性及其实现 ——以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为理论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23-130.
[15] 程雨燕.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理念转变与发展方向——兼与美国自然资源损害制度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31-13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