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互联网政治生态是一个以信息为核心的生态系统, 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由互联网政治成员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 该系统中各成员产生信息, 并借助信息的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最终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自调节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如果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 互联网政治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就会受到损害, 从而引起生态失调, 进而导致生态危机。因此, 需要对信息的制造和流动进行调节, 防止由于信息的负面影响而导致地方甚至整个国家政治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失衡。
中图分类号:
〔1〕李希光、秦轩:《谁在设置中国今天的议程? ———电子论坛在重大新闻事件中对党报议题的重构》,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年第3 期.〔2〕刘建明等:《舆论学概论》,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第51页.〔3〕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年, 第1 -3 页.〔4〕戴维· 波普诺:《社会学》(上),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第481页.〔5〕张磊:《产业融合与互联网管制》,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 第186 页. |
[1] | 董江爱. 清代基层政治生态的变迁逻辑及启示——基于官、绅、民利益博弈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48-155. |
[2] |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56. |
[3] | 张云飞. 生态危机:资本主义总体危机的表现和表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9-24. |
[4] | 田坤. 从异化劳动到生态危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批判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22-25. |
[5] | 渠桂萍. 现代化的压力与乡村危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危机的一个分析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135-1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