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6): 61-65.

•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变迁与发展 • 上一篇    下一篇

社会信任及其经济意义

崔巍   

  • 出版日期:2010-11-15 发布日期:2018-11-29
  • 作者简介:崔巍, 1978年生, 经济学博士,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讲师(北京100871)。
  • 基金资助: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 Online:2010-11-15 Published:2018-11-29

摘要: 社会信任被认为是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社会资本, 在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较高的社会信任水平对整体经济增长、企业成长、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等具有鲜明的促进作用, 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信用经济。近年来在我国的市场和企业发展中, 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经济秩序困境和信任危机, 要从有效地保护私有产权、加强政府的协调和引导功能、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以及提高投资者素质几个方面提高社会信任的程度, 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稳定而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 社会信任, 经济增长, 证券市场

中图分类号: 

  • F035
〔1〕彭泗清:《关系与信任:中国人人际信任的一项本土研究》, 《中国社会学年鉴(1995 -1998)》,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 第290 -297页.〔2〕郑也夫:《信任论》,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年.〔3〕Arrow, Kenneth, “ Gifts and Exchanges”,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1972, pp.343-362.〔4〕Knack, Stephen and Keefer, Philip, “ Does Social Capital Have an Economic Payoff :A Cross-Country Investigation.” ,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22, no.4(1997).pp.1251-1288.〔5〕Knack, Stephen and Paul Zak, Trust and Growth, Claremont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1998.〔6〕弗朗西斯· 福山:《信任:社会道德和繁荣的创造》,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1998年.〔7〕VolkenT.“ Elements of Trust: The Cultural Dimension of Internet Diffusion Revisited”, Electronic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6.no.4.〔8〕张维迎、柯荣柱:《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数据调查》, 《经济研究》2002 年第10期.〔9〕张俊生、曾亚敏:《社会资本与区域金融发展: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 《财经研究》2005年第4期.〔10〕La Porta, Rafael, Lopez-de-Silanes, Florencio, Shleifer,Andrei and Vishny, Robert W., “ Trust in Large Organizations, ” AEA Papers and Proceedings, vol.87, no.2(1997).〔11〕Guiso, Luigo, Sapienza, Paola and Zingales, Luigi, “ Trusting The Stock Market,”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63, no.6(2008),pp.2557-2600.〔12〕Butler, Jeffery, Sapienza, Paola and Guiso, Lui go, “ The Right Amount of Trust”, NBER workingpapers, no.15344(2009).〔13〕Guiso, Luigo, Sapienza, Paola and Zingales, Luigi, “ Cultural Biasesin Economics Exchang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124, no.3(2009), pp.1095-1131.
[1] 陈燕凤 夏庆杰 王小林. 中国经济奇迹背景下的农村贫困变迁——基于1995—2013年CHIP数据[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29-138.
[2] 封进, 王贞. 宏观经济波动对城镇职工医保基金运行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13-123.
[3]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43.
[4] 张俊山. 透视生产总值及经济增长的经济涵义和社会性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24-139.
[5] 戴金平, 刘进财. 政府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的门槛检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57-64.
[6] 王蒙,刘刚. 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一个经济增长分解框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65-73.
[7] 姚万军. 经济增长与粮食需求: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94-101.
[8] 吴宇晖, 付淳宇. 分级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88-94.
[9] . 城乡联系、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87-92.
[10] .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15-119.
[11] .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基于辽宁产业结构30年变迁的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31-135.
[12] 印重, 刘金全, 马昕田. 我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经济波动的动态相关性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35-139.
[13] 张东辉, 孙华臣. 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门限回归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22-128.
[14] 任保平.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观察与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80-85.
[15] 刘金全, 印重.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31-13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