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6): 157-164.

• 古代东亚的思想纽带与文化关联 • 上一篇    下一篇

《史记》对朝鲜半岛史学的影响

孙卫国   

  • 出版日期:2010-11-15 发布日期:2018-11-29
  • 作者简介:孙卫国, 1966年生, 历史学博士,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天津300071);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100875),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08JJD770097)

  • Online:2010-11-15 Published:2018-11-29

摘要: 司马迁《史记》是朝鲜儒士喜读的史著, 也是其科举的重要内容和国王经筵日讲的重要史书, 在朝鲜王朝政治与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朝鲜士人肯定《史记》对纪传体的开创之功, 并称司马迁有“良史”之才; 而朝鲜二大正史《三国史记》与《高丽史》是效法《史记》之作, 编纂意图和体例上依从以《史记》为准的中国纪传体史书。即便在编年体等其他史书中, 也能见到《史记》的影响, 或补《史记》之阙, 或与其论难, 或效仿《史记》中的某种体裁。可见, 《史记》对朝鲜史学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入的。

关键词: 《史记》, 《三国史记》, 《高丽史》, 史学交流, 中朝关系

中图分类号: 

  • K203
〔1〕李延寿:《北史》卷94《高句丽》,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年,第3115- 3116页.〔2〕刘昫:《旧唐书》卷199 上《东夷·高丽传》,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年, 第5320页.〔3〕朱云影:《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 台北: 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1981年, 第264页.〔4〕苏世俭:《双峰先生文集》卷3《帝王历年通考·东方国都考识》,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1992年, 第18册, 第540 页.〔5〕洪良浩:《耳溪集》卷31《处士南公墓碣铭·并序》,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1999 年, 第241册, 第579页.〔6〕申维翰:《靑泉集》卷5《书孙仲深史记抄》,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1997 年, 第200册, 第351 页.〔7〕赵翼:《浦渚先生集》卷20《致知》,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1997年, 第85册, 第354 页.〔8〕洪汝河:《木斋先生文集》卷4《答李大方》,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1995年, 第124册, 第382 页.〔9〕柳梦寅:《於于集》卷5《与尹进士书》,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1997 年, 第53册, 第414 页.〔10〕诚之:《讷斋集》卷2《奏议·便宜二十四事》,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1990 年, 第9册, 第298 页.〔11〕《朝鲜世祖实录》卷33, 世祖十年六月辛亥, 汉城: 国史编纂委员会, 1960年, 第7 册, 第633页.〔12〕《朝鲜中宗实录》卷55, 中宗二十年八月乙未, 汉城: 国史编纂委员会, 1950年, 第15册, 第442页.〔13〕《朝鲜世宗实录》卷30, 世宗七年十一月甲子, 汉城: 国史编纂委员会, 1960年, 第2 册, 第703页.〔14〕《朝鲜成宗实录》卷284, 成宗二十四年十一月辛丑, 汉城: 国史编纂委员会, 1960 年, 第12册, 第437 页.〔15〕《朝鲜燕山君日记》卷25, 燕山君三年七月戊午, 汉城: 国史编纂委员会, 1960年, 第13册, 第258页.〔16〕《朝鲜明宗实录》卷7, 明宗三年四月己巳, 汉城: 国史编纂委员会, 1960年, 第19 册, 第589页.〔17〕李宜显:《陶谷集》卷28《陶峡丛说一百四则》,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1996年, 第181册, 第438 页.〔18〕南公辙:《金陵集》卷11《史圈序》,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2000年, 第272册, 第215页.〔19〕〔33〕〔45〕安鼎福:《顺庵先生文集》卷12《橡轩随笔上#历代诸史》,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第230 册, 2000 年, 第27、27、27页.〔20〕〔46〕李睟光:《芝峰类说》卷6《经书部二·诸史》, 汉城:朝鲜古书刊行会, 1915年, 上册, 第179、180- 181 页.〔21〕徐居正:《四佳文集》卷4《 三国史节要序》,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汉城: 韩国民族文化推进会编刊, 1988 年, 第11册,第241页.〔22〕俞汉隽:《自著》准本[一], 《东传标目序》 癸未,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2000年, 第249册, 第511 页.〔23〕《东文选》卷93, 尹淮《送忠州曝晒别监吴奉敎先敬诗序》, 汉城: 庆熙出版社, 1967 年, 第60页.〔24〕南孝温:《秋江先生文集》之《旧跋》,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1992年, 第16册, 第160页.〔25〕朴承任:《啸皐先生文集》卷4续集《策·史记》,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1993年, 第36册, 第367页.〔26〕徐滢修:《明皋全集》卷12《载籍对》,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2000年, 第261 册, 第264页.〔27〕成海应:《研经斋全集·外集》卷24《二十三史约例·史记》,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2000年, 第276册, 第262页.〔28〕成海应:《研经斋全集》续集第12 册《读书式》,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2000年, 第279册, 第265页.29 〔29〕黄俊良:《锦溪先生文集》卷8 外集《对策·问史才得失纯驳》,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1992年, 第37 册, 第196页.〔30〕徐居正:《四佳文集》卷4《 三国史节要序》,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1988年, 第11 册, 第241页.〔31〕李圭景:《五洲衍文长笺散稿》卷15《历代甲子辨证说》,汉城: 东国文化社, 1959年, 第476页.〔32〕卞季良:《春亭先生续集》卷2《年谱》,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1990 年, 第8册, 第178 页; 《朝鲜世宗实录》卷22, 世宗五年十二月辛未, 汉城: 国史编纂委员会, 1960 年, 第2 册, 第569页.〔34〕林象德:《老村集》卷3《东史会纲序·辛卯》,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2000年, 第206册, 第60页.〔35〕金富轼:《三国史记》之《进三国史记表》,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3年, 第1- 2 页 第1- 2 页..〔36〕《朝鲜太宗实录》卷27, 太宗十四年五月壬辛, 汉城: 国史编纂委员会, 1960年, 第2册, 第16页.〔37〕《朝鲜世宗实录》卷2, 世宗即位年十二月庚子, 汉城: 国史编纂委员会, 1960年, 第2 册, 第294页.〔38〕《朝鲜成宗实录》卷138, 成宗十三年二月壬子, 汉城: 国史编纂委员会, 1960年, 第10 册, 第298页.〔39〕郑麟趾:《高丽史》之《进高丽史笺》, 汉城: 景仁文化社,1972年, 第3- 4页.〔40〕郑麟趾:《高丽史》之《纂修高丽史凡例》, 汉城: 景仁文化社, 1972年, 第1页.〔41〕徐居正:《四佳文集》卷5《历代年表序》,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第11册, 1988 年, 第268页.〔42〕徐居正:《四佳文集》卷2《工曹郞厅题名记》, 《影印标点韩国文集丛刊》, 1988年, 第11册, 第208页.〔43〕洪汝河:《东国通鉴提纲》之《木斋家塾东国通鉴提纲凡例》, 汉城: 骊江出版社, 1986年, 第529页.〔44〕洪汝河:《东国通鉴提纲》之《朝鲜纪上·殷太师》, 汉城:骊江出版社, 1986年, 第533 页.
[1] 王桂东. 前沿与枢纽:明代中朝交涉与两国边疆地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60-168.
[2] 任葆华. 论沈从文对司马迁《史记》的接受[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229-231.
[3] 孙卫国. 试论朝鲜王朝之慕华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1): 109-11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