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6): 181-185.

• 古代东亚的思想纽带与文化关联 • 上一篇    下一篇

试论社会主义改造加速完成的动力机制

耿化敏   

  • 出版日期:2010-11-15 发布日期:2018-11-29
  • 作者简介:耿化敏, 1979 年生, 历史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讲师(北京100872)。
  •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08ADJ003)

  • Online:2010-11-15 Published:2018-11-29

摘要: 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 不应简单归因于中共指导思想的急于求成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从社会观念与历史事件的互动的视角审视, 改造启动后在领袖观念与社会行动、理论预期与实践呼应、政治压力与党政干部/改造群体的迎合三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下, 拥有了加速前进的支配性、激励性、压力性的动力机制, 最终将中国提前引向社会主义的目的地。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改造, 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 

  • K27
〔1〕《毛泽东选集》第3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第931页.〔2〕《毛泽东选集》第4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第1432页.〔3〕〔4〕《毛泽东选集》第5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7 年, 第187、198页.〔5〕逄先知、金冲及: 《毛泽东传( 1949--197 )》上册,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年, 第245页 《毛泽东传( 1949--197 )》上册,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年, 第245页.〔6〕〔7〕〔9〕〔16〕〔17〕〔18〕〔25〕薄一波: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7 年, 第417、350 - 353、354、362- 363、451、373、409 页 - 353、354、362- 363、451、373、409 页..〔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7册,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年, 第72 - 73、75页 - 73、75页..〔10〕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陈云文选( 1949-195年)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4 年, 第238页 《陈云文选( 1949-195年)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4 年, 第238页.〔11〕〔19〕林蕴晖、范守信、张弓: 《凯歌行进的时期》,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6年, 第339 - 341、345 页 - 341、345 页..〔12〕高化民: 《关于合作化运动步伐加快原因的历史考察》,《中共党史研究》1997 年第4期.〔13〕董志凯: 《1949-1952 年中国经济分析》,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 第89 页.〔14〕〔20〕〔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 《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上册,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1年, 第377- 425、154、226- 249页 第377- 425、154、226- 249页..〔15〕国家统计局: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北京:统计出版社, 1958年, 第183 页.〔2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刘少奇选集》下册,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6年, 第180 页.〔22〕荣毅仁: 《克服资本主义思想,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有益的贡献》, 《解放日报》1955年11月29 日, 第3版.〔23〕李维汉: 《回忆与研究》下册, 北京: 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5年, 第755 - 757页 - 757页..〔24〕陈云: 《陈云文选》第2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年, 第309 - 310页 - 310页..
[1] 刘刚 杜爽. 我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区域比较研究——基于北京市、杭州市和深圳市智能企业样本的价值网络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07-117.
[2] 程娜. 东北老工业基地智能化转型发展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63-73.
[3] 何虎生, 闫书华.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研究评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53-58.
[4] . 海洋经济系统:概念、特征与动力机制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72-80.
[5] 宋海春, 张桂英. 中国共产党行宪能力建设的历史与经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79-83.
[6] 姜国刚, 衣保中. 循环经济范式演进的动力机制与系统结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104-108.
[7] 李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37-40.
[8] 王惠宇. 西安事变前后苏联对国共两党政策的转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5): 167-171.
[9] 徐畅. 1927— 1949年国共两党农村合作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6): 108-115.
[10] 韩晶. 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机制及实施方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5): 46-49.
[11] 王惠宇. 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抗战中的历史作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145-153.
[12] 白玮, 常家树.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6): 4-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