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晚清, 以身体喻说国事非常流行, 身体不仅成为国家的喻体, 还是中国人反观自身的载体。作为国体的语义符码, 身体承载着思想家对国家这一民族共同体未来的想像与诉求。考察这类身体话语, 可以发现其中清晰呈现着从新身体至新民进而新国家的逻辑理路。与之伴随的身体国家化趋向, 是现代身体话语在中国生成的标志。
中图分类号:
〔1〕梁启超:《续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时务报》1897年8月11 日.〔2〕罗家伦主编:《国民报汇编》(中华民国史料丛编), 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 1983 年, 第167页.〔3〕《虑患》, 录《国闻报》, 《湘报》第64号.〔4〕芷江杨子玉撰:《中国病源论》, 《湘报》第104号.〔5〕〔7〕〔22〕蔡锷:《军国民篇》, 《新民丛报》第1、3、7、11 期.〔6〕〔19〕梁启超:《新民说· 论尚武》, 《新民丛报》1903 年3月27 日, 第28号.〔8〕苏珊· 桑塔格:《疾病的隐喻》, 程巍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年, 第68页.〔9〕梁启超:《新民丛报章程》, 《新民丛报》1902年2 月8日,第1 号.〔10〕〔11〕〔12〕王栻主编:《严复集》第1 册, 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第27、27、18 页.〔13〕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上册), 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第369页.〔14〕康有为:《大同书· 小学院》,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85年.〔15〕梁启超:《时务报》第38 期“医学善会序”, 1897 年8月11日.〔16〕梁启超:《新民说· 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新民丛报》1902年2月8 日, 第1号.〔17〕梁启超:《新民说· 第四节》, 《新民丛报》1902 年2月22日, 第2 号.〔18〕梁启超:《新民议· 禁早婚议》, 《新民丛报》1902年12月30 日, 第23号.〔20〕《历史上有名之尚武国》, 罗家伦主编:《国民报汇编》(中华民国史料丛编), 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 1983年, 第196 页.〔21〕《鲁迅全集》第1 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 第100 页.〔23〕金一:《女界钟》, 上海:大同书局, 1904 年, 第41页.〔24〕《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 《东方杂志》1906 年第5期.〔25〕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 《教育世界》1906年, 第56 卷. |
[1] | 刘彦顺. 礼乐制度作为儒家实际生活形态的时机、时态与身体履践——论颜元的礼乐美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83-91. |
[2] | 张福运. “废科举”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56-164. |
[3] | 皮家胜. 身体与空间:拓展与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两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7-24. |
[4] | 朱璟. 休闲美学的身体感官机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68-172. |
[5] | 姚文放. 文学理论的话语转向与福柯的话语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147-156. |
[6] | 王亚芹. “身体美学”在中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177-181. |
[7] | 张法. 身体美学:话语缘起 中西异同 行进难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207-211. |
[8] | 刘彦顺. 论黑格尔美学中的“身体”与“时间性”的缺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212-216. |
[9] | 李景刚, 陈士部. 论中国山水绘画美学中的身体话语[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217-220. |
[10] | 于沄. 国际法之民族自决原则适用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56-58. |
[11] | 胡颖峰. 论吉登斯的生活政治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10-13. |
[12] | 冯学勤. 身体美学的系谱学流派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183-185. |
[13] | 周竞风. 华北沦陷区伪青少年组织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5): 167-169. |
[14] | 马若义. 蔡廷锴民主革命思想的历史演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1): 140-143. |
[15] | 欧阳友权. 话语平权的新民间文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5): 132-1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