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生美学是生态美学的中国传统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它的正式出场与改革开放及其进一步深化密切相关。它的提出包含了梁漱溟、宗白华、方东美与刘纲纪等前辈学者的贡献。其内涵极为丰富,包含变易、万物化生、四德、日新、中和、仁爱等内涵。生生美学在本质上与当代生态存在论美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中图分类号:
〔1〕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26-127页。 〔2〕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6页。 〔3〕程相占:《生生美学论集:从文艺美学到生态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自序”,第2页。 〔4〕〔8〕〔12〕〔17〕〔21〕〔22〕方东美:《生生之德:哲学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223、122、100、219、104-105、106页。 〔5〕〔6〕〔7〕〔18〕〔19〕〔20〕方东美:《生生之美》,李溪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44、115、312、169、297、318页。 〔9〕〔10〕〔11〕方东美:《中国人生哲学》,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58、58、57页。 〔13〕〔14〕〔15〕〔16〕方东美:《新儒家哲学十八讲》,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76、75、77、77页。 〔23〕〔24〕〔25〕宗白华:《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林同华主编:《宗白华全集》第3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462、462-463、465页。 〔26〕〔29〕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林同华主编:《宗白华全集》第2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09、109页。 〔27〕〔28〕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林同华主编:《宗白华全集》第3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388、389页。 〔30〕宗白华:《形上学——中西哲学之比较》,林同华主编:《宗白华全集》第1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611页。 〔31〕〔32〕〔33〕刘纲纪:《〈周易〉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16、299页。 〔34〕〔45〕蒙培元:《为什么说中国哲学是深层生态学》,《新视野》2002年第6期。 〔35〕〔38〕〔宋〕朱熹:《周易本义》,廖名春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229、33页。 〔36〕〔宋〕朱熹:《答吴德夫》,《朱熹集》4,郭齐、尹波点校,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153页。 〔37〕王新春:《神妙的周易智慧》,北京:中国书店,2001年,第197-198页。 〔39〕〔40〕〔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791、2424页。 〔41〕〔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上,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5页。 〔42〕〔美〕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7、67-68页。 〔43〕〔44〕方东美:《生生之道 哲学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122、218-219页。 |
[1] | 刘进田. 40年来中国价值哲学的思维特征及其时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5-22. |
[2] | 罗骞.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哲学学科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57-68. |
[3] | . 转型与嬗变: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少数民族价值观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33-36. |
[4] | . 超越“资本的文明”:“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道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25-31. |
[5] | 王焕祥, 李静. 中国地方政府竞争演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87-90. |
[6] | 张法. 流行音乐:在改革开放中演成正果的历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168-171. |
[7] | 丁亚平. 改革开放30 年中国艺术学的应用性转向及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155-158. |
[8] | 王员, 郜志刚. 两年徘徊期邓小平为改革开放方针确立的舆论推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151-1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