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体制区隔和职业流动是新时期以来影响我国就业者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在个人的家庭收入、教育水平以及工作时间等相关条件一定后,体制内就业者的工作满意度高于体制外就业者,“中产阶层”的工作满意度高于“非中产阶层”,向体制内流动的就业者会提升其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而在跨体制职业流动方面,呈现出从体制内向体制外的职业流动数量要远高于体制外向体制内的流动数量的单向特征。因此,有关方面应当破除人才流动体制性障碍,继续扩展体制内人员向体制外流出的渠道,开拓、支持与鼓励体制外的新社会阶层人士到体制内行业实现自身的价值,提升体制外行业的社会保障水平、扩展体制外人才在职称评定、职业发展上的局限,增加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人才获得感,从而释放社会活力。
中图分类号:
〔1〕Wu Xiaogang,Xie Yu ,“Does the Market Pay Off ? Earnings Returns to Education in Urban China,”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vol.68,no.3(June 2003),pp.425-442. 〔2〕〔27〕〔29〕张海东等:《中国新社会阶层——基于北京、上海、广州的实证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8-10页。 〔3〕〔美〕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孙建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6页。 〔4〕张勉、李树茁:《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决定因素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11年第8期。 〔5〕Adams J.S.,“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Journal of Abnormal & Social Psychology,vol. 67,no. 2(1963),pp.422-436. 〔6〕Vroom ,V. H. ,Work and Motivation,New York: Wiley,1964,pp.2-9. 〔7〕Maslow,A.H.,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70,pp.20-21. 〔8〕Bender K.,Donohue S.,Heywood,“Job Satisfaction and Gender Segregation,”Oxford Economic Papers,vol. 57,no.3(2005),pp.479-496. 〔9〕Locke,E.A.& Henne,D.,“Work Motivation Theories in C.L. Cooper and I.T. Robertson,”International Reviews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vol.1,no.3(1986),pp.1-35. 〔10〕〔24〕Kenneth Hudson,“The New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Labor Market Dualism in the New Economy,”Social Science Research,vol. 36,no.6 (2007),pp.286-312. 〔11〕王奋宇、李路路等:《中国城市劳动力流动:从业模式·职业生涯·新移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第10-15页。 〔12〕周雪光:《国家与生活机遇:中国城市中的再分配与分层1949—1994》,郝大海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60-62页。 〔13〕Nan Lin ,Yanjie Bian,“Getting Ahead in Urban China,”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97,no.3(1991),pp.657-688. 〔14〕冯仕政、李丁:《加班劳动与社会不平等——基于CGSS2006的实证研究》,《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2期。 〔15〕韩丹:《工作满意度:“体制内”与“体制外”就业者的比较研究》,《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6期。 〔16〕吴愈晓、王鹏、黄超:《家庭庇护、体制庇护与工作家庭冲突——中国城镇女性的就业状态与主观幸福感》,《社会学研究》2015年第6期。 〔17〕陈婴婴:《职业结构与流动》,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年,第25页。 〔18〕〔21〕吕晓兰、姚先国:《职业流动与行业收入决定分析》,《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6期。 〔19〕郑路:《改革的阶段性效应与跨体制职业流动》,《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6期。 〔20〕吴晓刚:《1993—2000年中国城市的自愿与非自愿就业流动与收入不平等》,《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6期。 〔22〕王春光:《中国职业流动中的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2期。 〔23〕杨娟、Sylvie Démurge:《中国城镇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经济学(季刊)》2011年第11期。 〔25〕Easterlin Richard A.,“Will Raising the Incomes of All Increase the Happiness of All?”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vol.27,no.1(1995),pp.35 -47. 〔26〕Maste Kaasa Arne,Kalleberg Arne L.,“Satisfied Movers,Committed Stayers: The Impact of Job Mobility on Work Attitudes in Norway,” Work & Occupations,vol.28,no.5(2001),pp.183-209. 〔28〕Johnson William R.,“A Theory of Job Shopp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92,no.2(1978),pp. 261-277. 〔30〕〔美〕迈克尔·豪特:《流动表分析》,李骏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2年,第3-10页。 〔31〕陈建辉、林泽炎:《应高度重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健康成长——以私营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为例》,《中国发展观察》2017年第4期。 |
[1] | 陈煜婷. 社会流动背景下中国民众改革损益感实证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98-108. |
[2] | 张广胜, 韩雪. 进城务工人口职业流动的实证性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45-55. |
[3] | 韩丹. 工作满意度:“体制内”与“体制外”就业者的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42-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