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恩格斯创立自然辩证法有两个意图:一是反对形而上学,二是实现科学一体化。自然辩证法不是任何一种自然哲学,而是对于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或批判和反思,是关于自然科学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它是从自然哲学到科学哲学的过渡,是科学的哲学,而不是哲学的科学; 是哲学的科学化,而不是科学的哲学化。它在研究对象(客观规律)、研究基础(社会实践)上实现了科学的一体化,同时将哲学转换为思维科学。相比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就是一个本体论承诺; 只有确立一种以历史主义为主导,兼容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的综合的科学划界标准,即一种可证实的、可证伪的、历史主义的综合的科学划界标准,才能确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
〔1〕〔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许良英、李宝恒、赵中立、范岱年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99-300页。 〔2〕〔3〕〔4〕〔5〕〔9〕〔10〕〔14〕〔15〕〔16〕〔17〕〔18〕〔19〕〔20〕 〔24〕〔26〕〔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0、939-940、940、513、519、921-923、876-877、395-400、848-856、386-387、397、977、935、400、428、458页。 〔6〕〔7〕〔11〕〔12〕《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9、77、412、536页。 〔8〕〔22〕〔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01-902、890、264页。 〔13〕《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9页。 〔21〕〔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上册,李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第9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08页。 〔28〕 〔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傅季重、纪树立、周昌忠、蒋弋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48-51页。 |
[1] | 田鹏颖. 社会技术: 科学技术哲学的新视域[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6): 12-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