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3): 142-144.

• 明清士庶生活与阶层流动 • 上一篇    下一篇

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人的民众动员策略与种族心态———以三份《讨满洲檄》的文本为讨论中心

张昭军   

  • 出版日期:2011-06-20 发布日期:2019-01-18
  • 作者简介:张昭军,1970年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5)。

  • Online:2011-06-20 Published:2019-01-18

摘要: 《讨满洲檄》以中华国民军政府名义颁布,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天讨》本、日档本以及湖北都督府本三篇檄文,一以贯之,一方面体现出革命运动从动员、起义、失败,到再动员、再起义、再失败,直到走向革命高潮的曲折过程;另一方面则说明,尽管孙中山、章太炎、黄兴等核心人物多次解释过“排满”革命不是仇满,更不是种族仇杀,但这种先进的革命主张在实践中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从檄文看,“排满”并不是简单地反对满族统治,而是把满人视做不同于中国人的外人,要求把他们赶回老家去。甚至于,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反对满族的情绪更趋偏激。革命不只是理性,还需要激情。作为民众动员的策略,讨满檄文激发起了汉人的种性,达到了鼓动革命的效果;但其中所流露出来的种族心态,却一度导致了对革命的误解,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关键词: 辛亥革命, 《讨满洲檄》, 民众动员, 种族心态

中图分类号: 

  • K257

〔1〕冯自由:《兴中会之讨满檄文》,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1页。
〔2〕《中华民国军第十三章檄告天下文》,杨海清等编:《辛亥革命稀见史料汇编》,北京: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7年。
〔3〕《印刷物发行者?就??》,《在本邦清国留学生关系杂纂》第一卷,乙秘第1716号,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藏。
〔4〕陈锡祺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382页。
〔5〕汤志钧编:《章太炎年谱长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237页。
〔6〕孙中山:《建国方略》,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第180页。
[1] 赵立彬.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革命参与者的抚恤与安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42-148.
[2] 石晓宁. 从革命到建设:辛亥革命前后海外华人政治心态的蜕变——以《大汉公报》及崔通约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159-167.
[3] . 清末十年新政改革与清朝的覆灭[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58-163.
[4] . 北洋时期的“宣布共和南北统一纪念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37-144.
[5] 罗萍. 宜昌商会的"柔性社会权力"与辛亥宜昌"有序革命"[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133-13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