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2): 49-51.

• • 上一篇    下一篇

二重性与颠覆性: 后现代大众文化研究

徐勇   

  • 出版日期:2011-04-20 发布日期:2019-01-21
  • 作者简介:徐勇,1977 年生,文艺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湖北经济学院语言与文化传播研究所副教授( 湖北武汉430205) 。
  • 基金资助:
    湖北经济学院青年基金项目( xj2009015)

  • Online:2011-04-20 Published:2019-01-21

摘要: 后现代大众文化研究是当前文化研究的热点。其代表人物费斯克把文化产品划分为两个维度: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在金融经济中流通的是财富,而在文化经济中流通的则是意义和快感。文化经济使在金融经济中作为商品的观众转变成了意义和快感的生产者,大众文化因此具有了二重性与颠覆性,这为后现代大众文化理论提供了经济学解释。这种思路突破了大众文化研究的传统,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关键词: 后现代, 大众文化, 符号, 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 

  • C912.67

〔1〕费斯克: 《理解大众文化》,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前言,2001 年,第2 页。
〔2〕〔4〕〔9〕特里?洛威尔: 《文化生产》,《大众文化研究》,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01 年,第121、122、129 页。
〔3〕〔6〕〔8〕约翰?费斯克: 《大众经济》,《大众文化研究》,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01 年,第134、137、141 页。
〔5〕张意: 《文化与区分》,《文化研究》第4 辑,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年,第42 页。
〔7〕朱国华: 《文学场的逻辑: 布迪厄的文学观》,《文化研究》第4 辑,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年,第55 页。
〔10〕费斯克: 《理解大众文化》,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中文本译后记,2001 年,第257 页。
〔11〕费斯克: 《理解大众文化》,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中文版导言,2001 年,第4 页。
[1] 曹 晖. 论潘诺夫斯基透视理论的认知价值——基于符号形式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40-48.
[2] 殷曼楟. 视觉研究中知觉心理学间接知觉论的贡献[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49-59.
[3] 吕庆春. 中产阶层的心理焦虑与符号消费之困[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15-121.
[4] 王立胜, 郭冠清.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1-18.
[5] 毛振阳 乔瑞金. 试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是“新的科学的世界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69-80.
[6] 朱寿桐. 澳门文学与汉语文学的后现代感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56-62.
[7]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14.
[8] 卢江. 跨越式过渡何以可能——从“恩格斯文本”到生产关系变革的重新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61-66.
[9] 王朝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范畴·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5-10.
[10] 唐小林. 演述与讲述:符号叙述的两种基本类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68-74.
[11] 周嘉昕. 《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四个基本问题——基于思想史和理论逻辑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2-20.
[12] 保罗·赞瑞巴卡保罗·赞瑞巴卡(Paul,Zarembka). 摆脱黑格尔哲学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与普列汉诺夫、列宁之间的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5-13.
[13] 李凌燕. 新媒体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话语体系建构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23-27.
[14] 王贤卿. 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的多重维度探析——基于传统、现代与后现代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24-29.
[15] 孙立冰. 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创新与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1): 100-10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