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计算机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了人类中枢神经的重要延伸。与我们日渐亲密的计算机,并非人类的潜在对手,相反,它们正在变成人类不可或缺的伙伴。海德格尔和麦克卢汉都看到了信息技术和思维方式之间的紧密联系。技术在定义现实的过程中,在作为世界内容或实体出现的无形背景的操控下,计算机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使海德格尔和麦克卢汉观点达成了一致,他们都认为技术最了不起的力量在于它与语言所建立的亲密感。在承认计算机作为知识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也要警惕人机相伴所带来的后果。人类的历史是一个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进程,在对计算机交互作用之理解的不断深化过程中,我们也不断深化了对人类自身的理解。
[1] | 周波, 于金多. 关于财政乘数的研究综述: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201-207. |
[2] | 白刚. 形而上学的历险:从康德到海德格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70-176. |
[3] | 潘黎勇. 感知的重构——麦克卢汉媒介理论视域中的“微时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45-151. |
[4] | [美]埃里克·S.尼尔森,(王佳鑫,李大强 译). 从高清海哲学理论创新谈起什么缺失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11-16. |
[5] | 居俊. 黑格尔的绝对存在概念及其与时间之关系——海德格尔读《精神现象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4): 29-36. |
[6] | 孙利天, 黄杰. 寻求根基性的存在经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5-10. |
[7] | 王灏. 计算机病毒与民事侵权责任———以普通法过失侵权法原则解读计算机病毒案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62-65. |
[8] | 张一兵. 构形与构序: 现象学表象的秘密———海德格尔《形式化与形式显示》的构境论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5-6. |
[9] | 王昌树. 论海德格尔的世界概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54-58. |
[10] | 那薇. 庄子与海德格尔在不可知论方面的相互诠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4): 11-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