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4 ›› Issue (2): 21-27.

• 伦理学的当代视角 • 上一篇    下一篇

“伦理”的异域与世界主义的民族伦理观

田海平, 张轶瑶   

  • 发布日期:2019-01-24
  • 作者简介:田海平,1965年生,东南大学伦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 南京 210096);张轶瑶,1979年生,东南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江苏 南京 210096)。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3ZDIXM0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KYD20130018)

  • Published:2019-01-24

摘要: 世界主义发端于对普遍人性的眷顾,它承诺并捍卫某些基本的普遍主义人类价值。然而,一种化“他者”为“我者”的同一性诉求,已然成为世界主义伦理的最大敌人,这使它易于蜕变为一种无根的想像。在世界主义伦理的对立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伦理的异域:民族伦理。它的过强形式亦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破坏力,曾经导致人类的浩劫。为了避免两种伦理的暴力,世界主义伦理问题的讨论,只有置根于多元民族伦理文化的异域,才可能具备一种使他者成为他者的文化理解。这是世界主义者的民族伦理观应当具备的民族性内涵。同样,民族伦理的价值承诺与文化守望,必须兼具一种合理的世界主义的伦理观——一种将伦理不仅带回到民族家园,而且带回到人类家园的价值关切,应成为世界主义者的民族伦理观的人类性内涵。

关键词: 世界主义, 民族伦理, 异域

中图分类号: 

  • B82

〔1〕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1页。
〔2〕〔4〕〔5〕〔6〕〔7〕Immanuel Kant,“Toward Perpetual Peace(1795)”,8:356,footnote,in Mary J.Gregor,trans.and ed.The Cambridge Edition of the Works of Immanuel Kant,Practical Philosoph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pp.337,327,322-323,322,328.
〔3〕Immanuel Kant,The Doctrine of Right,6:340,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480.
〔8〕Berlin,Four Essays on Libert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9,p.43.
〔9〕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李修建、张云江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142页。
〔10〕Hans Kohn,Nationalism,Its Meaning and History,“preface”,Priceton:D.Van Nostrand Company,Inc,1955.
〔11〕〔12〕弗里德里希·梅尼克:《世界主义与民族国家》,孟钟捷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第4页。
〔13〕宁骚:《民族与国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8页。
〔14〕〔15〕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91、226-267页。
〔16〕Carlton.J.Hayes,Essays on Nationalism,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28.p.33.
〔17〕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赵力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144页。
〔18〕菲奥纳·鲍伊:《宗教人类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81页。
〔19〕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第24-25页。
〔20〕以赛亚·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74页。
[1] 贺根民. 开放意识与近代小说的批判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1): 205-210.
[2] 董萃. 跨文化适应:异域文化中的“二次成长”[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91-19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